驷马不追
成语拼音
- sì mǎ bù zhuī
驷马不追成语解释
-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同驷马难追”。
典故出处
-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魏书·刑罚志》何得非正刑书,施行四海。刑名一失,驷马不追。”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一旦做出承诺,就应坚守到底,否则失约之后,想挽回也驷马不追了。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季札的贤士。季札出身贵族,他品德高尚,才华出众,深受人们的敬重。
当时,各国之间常常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而纷争不断。有一次,季札代表吴国出访晋国。在出访途中,他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对季札所佩戴的宝剑十分喜爱,但出于礼节,并未开口索要。季札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心中暗许,等自己完成出使任务后,便将宝剑赠予他。
然而,世事难料。当季札完成使命返回徐国时,徐君却已经去世。季札来到徐君的墓前,解下了自己那把珍贵的宝剑,挂在了墓旁的树上。随从们感到十分不解,问道:“徐君已经不在人世,您为何还要将宝剑留在这里?”
季札感慨地回答:“当初我在心里已经答应将宝剑送给徐君,怎能因为他的离世而违背自己的承诺呢?君子一诺千金,驷马不追。即使徐君已经不在,我也要兑现当初的诺言。”
季札的这一行为在各国之间传为佳话,人们对他的诚信和重诺倍加称赞。
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的故事也屡见不鲜。比如商鞅变法时期,为了树立法令的威信,商鞅在城门口立木为信,承诺谁能将木头搬到指定地点就给予重赏。最终有人完成了任务,商鞅如约赏赐,从而让百姓相信了法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而在楚汉相争之时,项羽原本有着强大的兵力和优势,但他却常常出尔反尔,不守信诺,导致将士离心,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与这些事例相比,季札的“驷马不追”之诺更显得珍贵和令人敬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诚信的价值和力量。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人若能像季札一样坚守承诺,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不改初衷,必将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传承和发扬这种“驷马不追”的精神,让诚信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
驷马不追-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