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兵折将

成语拼音

sǔn bīng zhé jiàng

损兵折将成语解释

损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指打了败仗。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俺如今领兵与他交战,丞相也枉则损兵折将。”

成语典故

若得太尉早来如此,也不教国家损兵折将,虚耗了钱粮。★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二回

成语造句

这场战役打得异常艰难,敌军在我方的猛烈攻击下损兵折将,最终落荒而逃。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战火纷飞。 其中有两个相邻的诸侯国,分别是赵国和燕国。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后,国力大增,军事实力也日益强盛。而燕国相对来说,实力稍逊一筹。 然而,燕国国君却听信了一些佞臣的谗言,认为赵国国内近期出现了一些动荡,是攻打赵国、扩张领土的好时机。于是,燕国国君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贸然派出大军进攻赵国。 赵国这边,面对燕国的突然进攻,迅速做出了反应。赵国的将领们身先士卒,士兵们同仇敌忾,奋勇抵抗燕国的入侵。 燕国的军队由于长途跋涉,加上准备不足,在战场上陷入了困境。赵国的军队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一次次击败燕国的进攻。 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燕国的军队中了赵国的埋伏。赵国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喊杀声震天动地。燕国的军队顿时乱了阵脚,士兵们四处逃窜。这一战,燕国损失惨重,不仅士兵伤亡众多,就连许多将领也战死沙场。 燕国国君得知前方战事失利,损兵折将的消息后,懊悔不已。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和盲目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然而,此时后悔已经为时已晚,燕国因为这次失败,国力大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恢复元气。 而赵国则凭借着这场胜利,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让周边的诸侯国对其更加敬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任何决策之前,都应该深思熟虑,充分评估自身和对手的实力,切不可盲目冲动,否则就可能像燕国一样损兵折将,遭受重大损失。

损兵折将-成语图片

损兵折将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