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身吞炭

成语拼音

qī shēn tūn tàn

漆身吞炭成语解释

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典故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成语典故

春秋末期,晋国内乱,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家将豫让发誓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把他放了。第二次他把全身漆成癞子,然后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成语造句

他为了复仇,决心像豫让那样漆身吞炭,改变自己的容貌和声音,等待时机。

成语故事

在春秋末年,有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 当时,晋国的大臣智伯势力强大,他欺凌弱小,一心想要扩张自己的势力。其中,韩、赵、魏三家经常受到智伯的压迫和挑衅。最终,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一举消灭了智伯。智伯有一个家臣名叫豫让,他对智伯忠心耿耿。智伯死后,豫让决心为他报仇雪恨。 豫让为了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不惜改变自己的容貌和身份。他把自己全身涂上漆,使自己的皮肤变得粗糙不堪,如同患了恶疾一般,还吞下炭火,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沙哑难听。他扮成乞丐,在集市上乞讨,暗中寻找着报仇的机会。 有一次,豫让得知赵襄子要外出,便提前埋伏在他必经的一座桥下。当赵襄子的马车经过时,马突然受到惊吓。赵襄子警觉地让人搜索,发现了豫让。赵襄子十分感慨地说:“豫让啊,你也曾为范氏、中行氏效力,智伯灭了他们,你却没有为他们报仇。如今为何对智伯如此执着呢?”豫让回答道:“范氏、中行氏待我如常人,我便以常人的方式报答他们。而智伯以国士之礼待我,我自当以国士的行为回报他。”赵襄子虽然钦佩豫让的忠诚和勇气,但也知道不能留下这个隐患,于是便让人把豫让带走了。 然而,豫让并没有放弃。他又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他用利刃划破自己的皮肤,鲜血淋漓,然后恳请一位朋友把自己的模样画在赵襄子经常经过的宫墙上。他就守在墙下,等待赵襄子的到来。当赵襄子再次经过时,看到了墙上豫让那恐怖的画像,心中一阵惊愕。他明白了豫让的决心和执着,知道这个忠诚的家臣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最终,赵襄子无奈地长叹一声,下令让士兵处死豫让。豫让在临死前,仰天长叹:“吾可以下报智伯矣!”他的忠诚和坚毅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豫让的故事,展现了他对故主的一片赤诚之心,漆身吞炭也成为了形容人忍辱负重、决心复仇的经典成语。他的行为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有些极端,但他的精神却深深地打动了后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豫让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忠诚与正义的光芒,让人们铭记着那个时代的悲壮与豪情。

漆身吞炭-成语图片

漆身吞炭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