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拒辙

成语拼音

táng láng jù zhé

螳螂拒辙成语解释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典故出处

唐·刘知幾《史通·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面对强大的对手,他却毫不退缩,一味逞强,这种行为无异于螳螂拒辙,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国,其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国家的边境,有一位年轻的农夫名叫阿勇。阿勇生性勤劳善良,每日都辛勤耕耘着自家的农田,只为能有个好收成,让家人过上安稳的日子。 这一年,邻国突然举兵来犯,战火迅速蔓延至阿勇所在的边境。敌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苦不堪言。阿勇看着自己辛苦劳作的成果被敌军毁坏,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为了保卫家园,阿勇毅然决定放下锄头,拿起武器,与其他村民一同组成了一支自卫队伍。然而,他们缺乏训练,武器也十分简陋,与装备精良的敌军相比,实力悬殊。 在一次战斗中,阿勇他们这支队伍遭遇了敌军的主力。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阿勇和同伴们没有退缩,他们心中怀着对家园的热爱和守护的决心,拼死抵抗。但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的抵抗在敌军强大的攻势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阿勇却犹如一只勇敢的螳螂,挡在了滚滚向前的战车辙印之前,毫不畏惧。他大声呼喊着,激励着同伴们不要放弃。尽管他深知自己的力量无法阻挡敌军的步伐,但他依然坚守着那份信念和勇气。 最终,阿勇和他的同伴们寡不敌众,纷纷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国家,人们为他们的牺牲感到悲痛和敬佩。 阿勇的行为,正应了“螳螂拒辙”这个成语。他就像那只不自量力的螳螂,试图阻挡巨大的车轮,虽力量微弱,却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这种精神,成为了这个国家在困境中崛起的力量源泉,激励着更多的人为了保卫家园、捍卫正义而挺身而出。

螳螂拒辙-成语图片

螳螂拒辙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