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黄雀
成语拼音
- táng láng huáng què
螳螂黄雀成语解释
- 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
典故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复杂的局势中,各方势力相互争斗,却不知自己正处于螳螂黄雀的危险境地。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错综复杂。
有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其国君名叫郑公。郑公虽然心怀大志,想要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但无奈国力微弱,常常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求存。
这一年,郑公听闻邻国卫国有了内乱,卫国的一些大臣为了争夺权力,互相攻伐,导致卫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郑公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想要趁机出兵卫国,占领一些土地,扩充自己的疆域。
于是,郑公召集了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甲站出来说道:“国君,卫国如今内乱,确实是我们的一个机会。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大国的存在。如果我们贸然出兵,可能会引起其他大国的不满,甚至引来他们的攻击。”
大臣乙却反驳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卫国如今自顾不暇,我们此时出兵,定能有所收获。”
郑公听了大臣乙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决定出兵卫国。郑国的军队迅速出击,很快就占领了卫国的一些城池和土地。
郑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以为自己的国家即将走向强盛。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举动引起了另一个大国楚国的注意。楚国一直觊觎周边各国的土地,看到郑国趁卫国内乱出兵,认为郑国是一个不安分的小国,对自己构成了威胁。
于是,楚国派出了大军,向郑国进发。郑国的军队在楚国的强大兵力面前,毫无抵抗之力。很快,楚国的军队就占领了郑国之前占领的卫国土地,并且继续向郑国的本土逼近。
郑公此时才如梦初醒,后悔不已。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愚蠢,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背后的危机。
这就如同螳螂捕蝉,志在眼前的蝉,却没有料到身后的黄雀。郑公一心想要趁卫国之乱获取利益,却没有想到楚国这只“黄雀”在背后虎视眈眈。最终,郑国不仅没有得到好处,反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国家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利益和机会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机,切不可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否则就可能会像郑公一样,陷入“螳螂黄雀”的困境之中。
螳螂黄雀-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