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

成语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桃之夭夭成语解释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典故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成语典故

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成语造句

那片桃林里的桃花盛开,远远望去,犹如少女般明艳动人,真可谓桃之夭夭。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庄公娶了一位齐国的女子,名为庄姜。庄姜生得美丽端庄,风姿绰约,堪称绝世佳人。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她未能为卫庄公生下子嗣。 后来,卫庄公又纳了一房小妾,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州吁。州吁自小受到卫庄公的溺爱,性格乖戾,骄纵蛮横。 随着时间的推移,州吁逐渐长大成人,但其品性却愈发恶劣。他整日游手好闲,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经常惹是生非。大臣石碏屡次劝谏卫庄公,要对州吁加以管教,不可过度纵容,否则必将酿成大祸。但卫庄公却对石碏的忠言置若罔闻。 卫庄公去世后,其长子即位,即为卫桓公。然而,州吁并不甘心居于人下,他野心勃勃,企图夺取王位。终于,在一个机会之下,州吁发动了叛乱,杀害了卫桓公,自己登上了卫国国君的宝座。 州吁篡位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断挑起战争,致使卫国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此时,石碏的儿子石厚却与州吁狼狈为奸,为虎作伥。石碏深知州吁的倒行逆施必然不会长久,为了拯救卫国,他决定大义灭亲。 石碏暗中与陈国取得联系,设计将州吁和石厚诱骗至陈国。在陈国,州吁和石厚被一举擒获。最终,州吁被处死,石厚也因助纣为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卫国经历了这场动荡之后,逐渐恢复了平静。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就如同那桃花盛开时一般,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而“桃之夭夭”这个成语,最初便是用来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来也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的繁荣兴盛。卫国百姓在经历了风雨之后,迎来的正是这样一个“桃之夭夭”的美好景象。

桃之夭夭-成语图片

桃之夭夭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