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

成語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桃之夭夭成語解釋

喻事物的繁榮興盛。亦形容逃跑。桃,諧音逃”。有時含詼諧義。

典故出處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毛傳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禮記·大學》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

成語典故

那知盧才聽見鈕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話下。★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九卷

成語造句

那片桃林裏的桃花盛開,遠遠望去,猶如少女般明豔動人,真可謂桃之夭夭。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衛國的國君衛莊公娶了一位齊國的女子,名爲莊姜。莊姜生得美麗端莊,風姿綽約,堪稱絕世佳人。然而,命運卻對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她未能爲衛莊公生下子嗣。 後來,衛莊公又納了一房小妾,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州籲。州籲自小受到衛莊公的溺愛,性格乖戾,驕縱蠻橫。 隨着時間的推移,州籲逐漸長大成人,但其品性卻愈發惡劣。他整日遊手好閒,與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經常惹是生非。大臣石碏屢次勸諫衛莊公,要對州籲加以管教,不可過度縱容,否則必將釀成大禍。但衛莊公卻對石碏的忠言置若罔聞。 衛莊公去世後,其長子即位,即爲衛桓公。然而,州籲並不甘心居於人下,他野心勃勃,企圖奪取王位。終於,在一個機會之下,州籲發動了叛亂,殺害了衛桓公,自己登上了衛國國君的寶座。 州籲篡位之後,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斷挑起戰爭,致使衛國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國內局勢動盪不安,人心惶惶。 此時,石碏的兒子石厚卻與州籲狼狽爲奸,爲虎作倀。石碏深知州籲的倒行逆施必然不會長久,爲了拯救衛國,他決定大義滅親。 石碏暗中與陳國取得聯繫,設計將州籲和石厚誘騙至陳國。在陳國,州籲和石厚被一舉擒獲。最終,州籲被處死,石厚也因助紂爲虐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衛國經歷了這場動盪之後,逐漸恢復了平靜。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就如同那桃花盛開時一般,充滿了生機與希望。而“桃之夭夭”這個成語,最初便是用來形容桃花茂盛豔麗,後來也常被用來比喻事物的繁榮興盛。衛國百姓在經歷了風雨之後,迎來的正是這樣一個“桃之夭夭”的美好景象。

桃之夭夭-成語圖片

桃之夭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