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蝎撩蜂

成语拼音

tī xiē liáo fēng

剔蝎撩蜂成语解释

比喻惹事生非。

典故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公然敢剔蝎撩蜂。”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常是个争龙斗虎,剔蝎撩蜂。”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总是故意招惹是非,那行为简直就是剔蝎撩蜂,让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一位叫李甲,另一位叫王乙。 李甲生性好斗,喜欢惹是生非,整日在街头游荡,寻衅滋事。而王乙则是个老实本分的生意人,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店铺,靠着诚信和勤劳维持生计。 有一天,李甲在街上闲逛,正巧路过王乙的店铺。看到王乙店里生意不错,心生嫉妒,便故意找茬。他走进店里,东瞧瞧西看看,拿起一件货物就开始挑毛病,说这东西质量太差,价格还贵。王乙深知李甲的为人,不愿与其计较,便好言相劝,希望他不要无事生非。 然而,李甲却不依不饶,越发变本加厉。他不仅在店里大声喧哗,还对王乙进行辱骂。王乙忍无可忍,与李甲理论起来。这下可好,李甲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开始动手推搡王乙,店里顿时一片混乱。 周围的邻居们听到动静,纷纷赶来劝解。可李甲根本不听,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在店里大闹。王乙的生意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损失惨重。 事后,王乙本想就此罢休,不想再与李甲纠缠。但李甲却觉得王乙软弱可欺,三番五次地来找麻烦,就如同那剔蝎撩蜂之人,非要把事情闹大不可。 王乙终于明白,对这种恶人一味地忍让是没有用的。于是,他决定收集李甲作恶的证据,向官府告状。官府经过调查,确认李甲的种种恶行,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惩处。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切不可像李甲那样剔蝎撩蜂,无端挑起事端,最终只会自食恶果。而面对恶人的挑衅,我们也不能一味退让,要学会运用正当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正如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李甲的结局正是他自己作恶多端的必然结果。

剔蝎撩蜂-成语图片

剔蝎撩蜂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