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閒三寻

成语拼音

tí jiàn sān xún

蹄閒三寻成语解释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谓历经波折,真可谓蹄閒三寻。

成语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卫国。卫国的君主卫灵公在位期间,国内局势颇为复杂。 当时,卫国的军事力量相对薄弱,与周边强国相比,常常处于劣势。卫灵公深知,要想让卫国强大起来,必须拥有一支精锐的军队。 于是,卫灵公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的将领,以加强军事训练和战略部署。在选拔的过程中,一位名叫公孙杵臼的年轻人引起了卫灵公的注意。 公孙杵臼出身贫寒,但他自幼勤奋好学,对兵法战略有着独特的见解。而且,他身形矫健,马术更是精湛绝伦。 在一次军事演练中,公孙杵臼骑着一匹骏马,展现出了非凡的骑术。只见他在训练场上纵横驰骋,那匹马在他的驾驭下犹如风驰电掣,马蹄声响彻云霄。 卫灵公亲自观看了这场演练,对公孙杵臼的表现赞不绝口。他问公孙杵臼:“你的骑术如此高超,可有什么秘诀?”公孙杵臼回答道:“回陛下,臣下并无特别的秘诀,只是平日里勤加练习,与马匹建立了深厚的默契。而且,臣深知在战场上,速度和灵活性至关重要,所以力求做到蹄闲三寻,让马匹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卫灵公听后,对“蹄闲三寻”这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让公孙杵臼详细解释。公孙杵臼说道:“蹄闲三寻,意味着马奔跑时,蹄子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三寻之远。这需要骑手对马匹有着精准的控制,让马能够充分发挥其力量和速度,同时保持稳定和灵活。在战场上,能够做到蹄闲三寻的骑兵,可以迅速突破敌人的防线,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卫灵公深以为然,当即任命公孙杵臼为将军,负责训练卫国的骑兵。公孙杵臼不负众望,他按照蹄闲三寻的标准严格训练士兵和马匹,使得卫国的骑兵实力大增。 不久之后,卫国与邻国发生了冲突。在战场上,公孙杵臼率领的骑兵如同一股钢铁洪流,以蹄闲三寻之势冲入敌阵,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经此一役,卫国声名大振,周边国家再也不敢轻易侵犯。而公孙杵臼和他所倡导的蹄闲三寻的骑术,也成为了卫国军事强大的象征。

蹄閒三寻-成语图片

蹄閒三寻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