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閒三尋

成語拼音

tí jiàn sān xún

蹄閒三尋成語解釋

指馬奔走時,前後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同蹄間三尋”。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可謂歷經波折,真可謂蹄閒三尋。

成語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的君主衛靈公在位期間,國內局勢頗爲複雜。 當時,衛國的軍事力量相對薄弱,與周邊強國相比,常常處於劣勢。衛靈公深知,要想讓衛國強大起來,必須擁有一支精銳的軍隊。 於是,衛靈公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選拔優秀的將領,以加強軍事訓練和戰略部署。在選拔的過程中,一位名叫公孫杵臼的年輕人引起了衛靈公的注意。 公孫杵臼出身貧寒,但他自幼勤奮好學,對兵法戰略有着獨特的見解。而且,他身形矯健,馬術更是精湛絕倫。 在一次軍事演練中,公孫杵臼騎着一匹駿馬,展現出了非凡的騎術。只見他在訓練場上縱橫馳騁,那匹馬在他的駕馭下猶如風馳電掣,馬蹄聲響徹雲霄。 衛靈公親自觀看了這場演練,對公孫杵臼的表現讚不絕口。他問公孫杵臼:“你的騎術如此高超,可有什麼祕訣?”公孫杵臼回答道:“回陛下,臣下並無特別的祕訣,只是平日裏勤加練習,與馬匹建立了深厚的默契。而且,臣深知在戰場上,速度和靈活性至關重要,所以力求做到蹄閒三尋,讓馬匹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衛靈公聽後,對“蹄閒三尋”這個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讓公孫杵臼詳細解釋。公孫杵臼說道:“蹄閒三尋,意味着馬奔跑時,蹄子之間的距離可以達到三尋之遠。這需要騎手對馬匹有着精準的控制,讓馬能夠充分發揮其力量和速度,同時保持穩定和靈活。在戰場上,能夠做到蹄閒三尋的騎兵,可以迅速突破敵人的防線,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 衛靈公深以爲然,當即任命公孫杵臼爲將軍,負責訓練衛國的騎兵。公孫杵臼不負衆望,他按照蹄閒三尋的標準嚴格訓練士兵和馬匹,使得衛國的騎兵實力大增。 不久之後,衛國與鄰國發生了衝突。在戰場上,公孫杵臼率領的騎兵如同一股鋼鐵洪流,以蹄閒三尋之勢衝入敵陣,打得敵人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經此一役,衛國聲名大振,周邊國家再也不敢輕易侵犯。而公孫杵臼和他所倡導的蹄閒三尋的騎術,也成爲了衛國軍事強大的象徵。

蹄閒三尋-成語圖片

蹄閒三尋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