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功易事
成语拼音
- tōng gōng yì shì
通功易事成语解释
- 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典故出处
- 《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成语典故
- 于是通功易事,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严复《辟韩》
成语造句
- 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得不同职业的人们能够各司其职,通过通功易事来满足彼此的需求,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相邻的村庄,分别叫做东村和西村。东村的村民擅长种植各类农作物,他们的农田总是一片生机勃勃,蔬果飘香;而西村的村民则精于手工制作,他们打造的各种工具和工艺品巧夺天工。
起初,两个村庄各自为政,东村的村民只专注于农耕,西村的村民只埋头于手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浮现。东村的村民虽然粮食充足,却缺乏精良的工具,使得劳作效率低下;西村的村民虽然手艺精湛,却常常面临食物短缺的困扰。
有一天,东村一位名叫阿强的年轻农民在田间劳作时,锄头突然损坏。他拿着损坏的锄头前往西村,希望能找到一位工匠帮忙修理。在西村,他遇到了工匠阿明。阿明欣然答应帮忙修理锄头,但提出希望用一些粮食作为报酬。阿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当阿强拿着修好的锄头回到东村,其他村民看到修好的锄头如此好用,纷纷效仿阿强,拿着自家的粮食去西村换取工具的修理或新工具的制作。西村的村民得到了充足的粮食,生活也变得更加安稳。
与此同时,西村的村民发现东村的新鲜蔬果美味可口,于是他们也用自己制作的工具和工艺品去东村交换粮食和蔬果。渐渐地,这种交换变得越来越频繁,两个村庄的村民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东村的农民们凭借丰富的农作物,满足了西村村民的饮食需求;西村的工匠们凭借精湛的技艺,为东村村民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双方各展所长,各取所需,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种“通功易事”的做法,不仅解决了双方各自的难题,还让两个村庄共同繁荣发展。其他村庄听闻了东村和西村的故事,也纷纷开始效仿,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更加密切,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美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功易事”能够让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正如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合作案例,通过各方的专长和资源的合理交换,最终实现了共同的目标和繁荣。
通功易事-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