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虎难下
成语拼音
- qí hǔ nán xià
骑虎难下成语解释
-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典故出处
-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成语典故
- 东晋成帝的时候,大臣温峤组织了一支联军去讨伐叛乱的***。在战争的初期,有几路联军连连失利,军中粮食也快用完了。 这种境况很让主帅陶侃着急,他生气地对温峤说:“你动员我来时,说一切都已安排妥当,现在交战不久,军粮就快完了,如果不能马上供应军粮,我只有撤军。” 温峤对陶侃说:“自古以来,要想打胜仗,首先得内部团结。现在我军虽然乏粮,处境困难,可如果马上撤军,不仅会让人耻笑我们,而且也会使叛军更加嚣张。我们目前的处境,正如骑在猛兽的身上,不把猛兽打死,怎么能够下得来呢?咱们只有一鼓作气坚持到底呀!” 陶侃接受了温峤的劝说,率军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叛军。 温峤劝说陶侃的“骑猛兽安可下哉”一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骑虎难下”。表示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来已经不可能,因而骑虎难下也含有进退两难的意思。
成语造句
- 他当初一时冲动做了这个决定,现在才发现自己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常年遭受周边部落的侵扰。国王决定派遣一位勇猛的将军率领军队去平定这些部落,以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这位将军名叫李猛,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在军中颇具威望。李猛领命后,迅速集结了一支精锐部队,踏上了征战之路。
一开始,李猛的军队势如破竹,连连击败了几个部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然而,在攻打一个强大的部落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这个部落有着坚固的城池和精锐的士兵,李猛的军队久攻不下,陷入了僵持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队的粮草开始出现短缺,士兵们也渐渐疲惫不堪。李猛意识到,此时撤军可能会导致之前的努力白费,而且还可能会遭到敌人的追击和耻笑;但继续进攻,又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风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就如同骑在老虎背上,想要下来却又不敢。
此时,李猛的一位谋士对他说:“将军,我们现在的处境确实艰难,但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寻找破局之法。”李猛听取了谋士的建议,开始重新审视局势。
他发现这个部落虽然强大,但内部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分歧。于是,李猛决定采用离间计,挑拨部落内部的关系。他派出使者,暗中与部落中的一些反对派接触,许诺给予他们好处,让他们在部落内部制造混乱。
果然,在李猛的计谋下,部落内部开始出现动荡,战斗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李猛趁机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终于攻克了这个部落的城池。
经过这场艰难的战役,李猛深刻地体会到了“骑虎难下”的滋味。他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不能犹豫不决,必须要勇敢地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他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完成了国王交予的使命,为国家带来了和平与稳定。
从此以后,“骑虎难下”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遇到困难或陷入困境,想要停止却又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停止的情况。它提醒着人们在做决策时要谨慎考虑,一旦陷入困境,就要像李猛一样,勇敢地面对,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退缩。
骑虎难下-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