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下针砭

成语拼音

tòng xià zhēn biān

痛下针砭成语解释

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典故出处

《清史稿·艺术传·徐大椿》《慎疾刍言》,为溺于邪说俗见者痛下针砭。”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我们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痛下针砭。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名为大华国。大华国在英明君主的治理下,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潜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当时的朝廷中,官员们逐渐沉迷于权力和财富的追逐,贪污腐败之风悄然兴起。一些官员利用职权,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的生活日益艰难。国家的律法也在某些人的操纵下,失去了应有的公正和威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名叫李正的年轻官员挺身而出。李正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心怀正义和家国情怀。他深知国家目前的困境,决定要为改变这一局面而努力。 李正开始深入调查官员们的贪污腐败行为,收集证据。他不顾个人安危,面对权贵的威胁和利诱,始终坚定不移。在一次朝会上,李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详细地列举了那些贪污官员的罪行,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 他的言辞犀利,犹如一把利剑,直刺那些不法之徒的心脏。他在朝堂上大声疾呼:“如今国家之患,犹如病入膏肓,若不痛下针砭,施以猛药,必将危及社稷,祸及百姓!” 李正的勇敢和坚定,让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们胆战心惊,也让一些原本犹豫不决的官员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然而,改革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那些被揭露的官员们不甘心失去既得利益,他们勾结起来,试图陷害李正。一时间,李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 但李正并没有退缩,他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他继续努力,寻求君主的支持和更多正义之士的帮助。最终,在李正的不懈努力下,君主下定决心整顿朝纲,严惩了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重新制定了公正严明的律法。 大华国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和稳定,百姓们对李正的功绩赞不绝口。而“痛下针砭”这个词,也成为了人们传颂李正勇敢和正义的象征,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要有敢于直言、勇于改革的精神。

痛下针砭-成语图片

痛下针砭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