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下鍼砭

成語拼音

tòng xià zhēn biān

痛下鍼砭成語解釋

鍼砭古代以砭石爲針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徹尖銳地批評錯誤,以便改正。

典故出處

《清史稿·藝術傳·徐大椿》《慎疾芻言》,爲溺於邪說俗見者痛下鍼砭。”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對於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我們需要勇敢地站出來,以客觀公正的態度痛下鍼砭。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名爲大華國。大華國在英明君主的治理下,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潛在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當時的朝廷中,官員們逐漸沉迷於權力和財富的追逐,貪污腐敗之風悄然興起。一些官員利用職權,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的生活日益艱難。國家的律法也在某些人的操縱下,失去了應有的公正和威嚴。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一位名叫李正的年輕官員挺身而出。李正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心懷正義和家國情懷。他深知國家目前的困境,決定要爲改變這一局面而努力。 李正開始深入調查官員們的貪污腐敗行爲,收集證據。他不顧個人安危,面對權貴的威脅和利誘,始終堅定不移。在一次朝會上,李正當着滿朝文武的面,詳細地列舉了那些貪污官員的罪行,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們的醜惡嘴臉。 他的言辭犀利,猶如一把利劍,直刺那些不法之徒的心臟。他在朝堂上大聲疾呼:“如今國家之患,猶如病入膏肓,若不痛下鍼砭,施以猛藥,必將危及社稷,禍及百姓!” 李正的勇敢和堅定,讓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們膽戰心驚,也讓一些原本猶豫不決的官員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 然而,改革的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那些被揭露的官員們不甘心失去既得利益,他們勾結起來,試圖陷害李正。一時間,李正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和危險。 但李正並沒有退縮,他堅信正義必將戰勝邪惡。他繼續努力,尋求君主的支持和更多正義之士的幫助。最終,在李正的不懈努力下,君主下定決心整頓朝綱,嚴懲了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重新制定了公正嚴明的律法。 大華國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和穩定,百姓們對李正的功績讚不絕口。而“痛下鍼砭”這個詞,也成爲了人們傳頌李正勇敢和正義的象徵,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問題時,要有敢於直言、勇於改革的精神。

痛下鍼砭-成語圖片

痛下鍼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