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昏脑胀
成语拼音
- tóu hūn nǎo zhàng
头昏脑胀成语解释
- 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典故出处
- 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今天工作强度太大,忙完之后只觉得身心俱疲,整个人头昏脑胀。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书生。李明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一心期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为家族争光。
然而,科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李明每日刻苦攻读,从清晨到深夜,几乎不曾有片刻的停歇。长时间的埋头苦读,让他的身体渐渐吃不消。
这一日,李明如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手捧着厚厚的书卷,眼睛紧紧盯着书页上的文字,口中念念有词。但由于连续多日的劳累,他只觉得眼前的文字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脑袋也越来越沉重。
此时正值夏日,屋内闷热无比,李明却浑然不觉。他的心思全在书中的经义之上,试图将每一个知识点都牢记于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到自己的思维变得迟缓,脑袋仿佛被一团乱麻所充斥,头昏脑胀,难以继续思考。
他试图强打精神,用力地摇摇头,想让自己清醒一些。可这一切都是徒劳,他的眼睛开始酸涩,眼皮不由自主地往下耷拉。
就在他几近崩溃的时候,他的好友王华前来探望。王华见李明这副模样,心疼不已,连忙劝说道:“李明啊,读书固然重要,但也需劳逸结合。你如此拼命,身体怎能吃得消?”李明听了,苦笑着说道:“我何尝不知,但科举迫在眉睫,我若不加倍努力,怎能出人头地?”
王华摇摇头说:“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虽有满腹才华,却因过度劳累,在科举之时发挥失常,最终名落孙山。你这般不顾身体,就算学富五车,到了考场,若头昏脑胀,思维混乱,又如何能展现自己的真才实学?”
李明听了,如梦初醒。他回想起历史上那些因过度劳累而功亏一篑的例子,不禁心生后怕。
从那以后,李明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注重休息和锻炼。最终,在科举考试中,他精神饱满,思路清晰,发挥出色,一举高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度,切不可过度劳累,否则只会头昏脑胀,事倍功半。
头昏脑胀-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