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昏腦脹

成語拼音

tóu hūn nǎo zhàng

頭昏腦脹成語解釋

頭腦發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無頭緒,使人厭煩。

典故出處

葉聖陶《友誼》‘她又不是發燒發得頭昏腦脹的’。一個說,‘只是那條腿不能走’。”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今天工作強度太大,忙完之後只覺得身心俱疲,整個人頭昏腦脹。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書生。李明自幼聰慧,勤奮好學,一心期望能夠通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爲家族爭光。 然而,科舉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李明每日刻苦攻讀,從清晨到深夜,幾乎不曾有片刻的停歇。長時間的埋頭苦讀,讓他的身體漸漸喫不消。 這一日,李明如往常一樣,坐在書桌前,手捧着厚厚的書卷,眼睛緊緊盯着書頁上的文字,口中唸唸有詞。但由於連續多日的勞累,他只覺得眼前的文字開始變得模糊不清,腦袋也越來越沉重。 此時正值夏日,屋內悶熱無比,李明卻渾然不覺。他的心思全在書中的經義之上,試圖將每一個知識點都牢記於心。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感到自己的思維變得遲緩,腦袋彷彿被一團亂麻所充斥,頭昏腦脹,難以繼續思考。 他試圖強打精神,用力地搖搖頭,想讓自己清醒一些。可這一切都是徒勞,他的眼睛開始酸澀,眼皮不由自主地往下耷拉。 就在他幾近崩潰的時候,他的好友王華前來探望。王華見李明這副模樣,心疼不已,連忙勸說道:“李明啊,讀書固然重要,但也需勞逸結合。你如此拼命,身體怎能喫得消?”李明聽了,苦笑着說道:“我何嘗不知,但科舉迫在眉睫,我若不加倍努力,怎能出人頭地?” 王華搖搖頭說:“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雖有滿腹才華,卻因過度勞累,在科舉之時發揮失常,最終名落孫山。你這般不顧身體,就算學富五車,到了考場,若頭昏腦脹,思維混亂,又如何能展現自己的真才實學?” 李明聽了,如夢初醒。他回想起歷史上那些因過度勞累而功虧一簣的例子,不禁心生後怕。 從那以後,李明調整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時間,注重休息和鍛鍊。最終,在科舉考試中,他精神飽滿,思路清晰,發揮出色,一舉高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度,切不可過度勞累,否則只會頭昏腦脹,事倍功半。

頭昏腦脹-成語圖片

頭昏腦脹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