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之伎

成语拼音

tú lóng zhī jì

屠龙之伎成语解释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总是幻想自己拥有非凡的能力,去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却不知道这所谓的想法不过是屠龙之伎,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处。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赵括的年轻人。赵括出生在一个将门之家,自小就熟读兵书,谈论起军事战略来头头是道,就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赵奢也时常难不倒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括的名声越来越大,周围的人都对他的军事才能赞不绝口。然而,赵奢却深知儿子的问题所在。 有一次,赵奢与妻子谈论起赵括,忧心忡忡地说道:“战争,那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可括儿却把它说得如此轻松。他从未真正上过战场,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只是纸上谈兵罢了。若日后让他领军作战,恐怕赵国危矣。” 不久之后,秦国和赵国在长平交战。赵国的主将廉颇采取了坚守的策略,虽然秦军多次挑衅,但廉颇始终不为所动。 可赵王却认为廉颇太过胆小,急于求胜。此时,众人纷纷举荐赵括,称他熟读兵书,定能击退秦军。赵王不顾赵括母亲和蔺相如的劝阻,执意任命赵括为将。 赵括走马上任,立即更改了廉颇的作战部署,大举进攻秦军。然而,他的这些策略只是基于他从兵书中所学,却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战场形势和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 秦军将领白起深知赵括的弱点,故意佯装败退,诱敌深入。赵括不知是计,率领赵军一路追击,结果陷入了秦军的重重包围。 最终,四十多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也因此元气大伤。 赵括空有满腹兵书理论,却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和应变能力,他所掌握的那些看似精妙的战略,在真正的战场上却成了“屠龙之伎”。就如同那屠龙的技艺,虽然高超,却无处可用。在残酷的战争中,实用的经验和灵活的应变远比空泛的理论重要得多。这也警示着后人,切不可只追求那些看似高深却无法在实际中发挥作用的本领,要脚踏实地,注重实践,方能真正有所作为。

屠龙之伎-成语图片

屠龙之伎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