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刚茹柔

成语拼音

tǔ gāng rú róu

吐刚茹柔成语解释

柔软;刚硬。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软。

典故出处

《诗经·大雅·焌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成语典故

毛玠清公素履,司马芝忠亮不倾,庶乎不吐刚茹柔。★《三国志·魏志·崔琰等传赞》

成语造句

面对恶势力,他不敢挺身而出,反而总是趋炎附势,这种吐刚茹柔的行为令人不齿。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官场之中,有这样一位官员,名叫赵括。 赵括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便立志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他凭借着家族的势力和自身的聪慧,很快便踏入了官场。 起初,赵括为官还算清正廉洁,对待百姓的事务也尽心尽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官场的黑暗和利益所诱惑。 在一次处理地方事务时,赵括面临着两个不同的势力。一方是当地的豪强,仗着财大气粗,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另一方则是一群贫苦的农民,他们因土地被豪强侵占而前来申诉。 面对这一情况,赵括心中开始打起了小算盘。豪强势力庞大,与朝中的权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得罪了他们,自己的仕途恐怕会受到影响。而那些贫苦农民,无权无势,即便自己不为他们做主,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 于是,赵括做出了一个令人不齿的决定。他对豪强的恶行视而不见,反而对前来申诉的农民百般刁难,指责他们无事生非。 赵括这种“吐刚茹柔”的行为,很快便在当地引起了民愤。百姓们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无比失望和愤怒,纷纷指责他是个只知谄媚权贵、欺压良善的恶官。 然而,赵括却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他认为,只要能攀附上权贵,保住自己的官位,百姓的怨言又算得了什么。 但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赵括的恶行最终还是被朝廷察觉。朝廷派来的官员经过深入调查,掌握了他的种种罪行。最终,赵括被革职查办,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赵括的故事成为了后世的一个教训,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为官者应当公正廉洁,坚守正义,切不可“吐刚茹柔”,否则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吐刚茹柔-成语图片

吐刚茹柔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