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凫举

成语拼音

tǔ sǐ fú jǔ

兔死凫举成语解释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典故出处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战争结束后,原本隐匿的各方势力纷纷现身,形势变得极为复杂,正所谓兔死凫举,令人难以捉摸。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烽火岁月里,有两个相邻的诸侯国,分别是卫国和蔡国。 卫国国力较为强盛,国君卫庄公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扩张领土。而蔡国相对弱小,但蔡国国君蔡桓公却不甘心坐以待毙。 有一年,卫国遭遇了罕见的旱灾,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卫庄公认为这是一个进攻蔡国的绝佳时机,于是不顾大臣们的劝阻,集结大军,向蔡国发起了进攻。 蔡国的军队虽然奋力抵抗,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蔡国的城池一座接一座地沦陷。蔡桓公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在这危难时刻,蔡国的一位名叫范蠡的大臣站了出来。他向蔡桓公进言道:“如今卫国气势汹汹,我们正面抵抗必然难以取胜。不如采用迂回战术,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再寻找机会反击。”蔡桓公采纳了范蠡的建议。 范蠡派出了一支小部队,佯装要偷袭卫国的后方。卫庄公得到消息后,担心后方失守,急忙分兵回援。趁此机会,蔡国军队主动出击,打了卫国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一些小胜。 然而,卫国毕竟实力强大,很快就稳住了阵脚,重新对蔡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蔡国的形势愈发危急,百姓们纷纷逃离家园,士兵们也士气低落。 就在蔡国即将城破国亡之际,蔡桓公突然想到了一个计策。他派遣使者前往卫国军营,表示愿意投降,并献上大量的财宝和美女。卫庄公大喜过望,以为自己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放松了警惕。 当卫国军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蔡国的军队却在暗中集结。在一个夜晚,蔡国军队突然发起反攻,打得卫国军队丢盔弃甲。卫庄公这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他在混乱中被蔡国士兵杀死。 卫国的军队失去了主帅,顿时群龙无首,纷纷溃败。蔡国终于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蔡国原本处于劣势,如同待宰的兔子,但最终却能反败为胜,就像那在水中突然飞起的野鸭,让人意想不到。这正是“兔死凫举”的生动写照,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只要善于运用智慧,把握时机,就有可能扭转局势,获得成功。

兔死凫举-成语图片

兔死凫举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