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鳧舉

成語拼音

tǔ sǐ fú jǔ

兔死鳧舉成語解釋

象兔敢奔跑,象野鴨急飛。比喻行動迅速。

典故出處

《呂氏春秋·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 之地矣。”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戰爭結束後,原本隱匿的各方勢力紛紛現身,形勢變得極爲複雜,正所謂兔死鳧舉,令人難以捉摸。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烽火歲月裏,有兩個相鄰的諸侯國,分別是衛國和蔡國。 衛國國力較爲強盛,國君衛莊公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擴張領土。而蔡國相對弱小,但蔡國國君蔡桓公卻不甘心坐以待斃。 有一年,衛國遭遇了罕見的旱災,糧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衛莊公認爲這是一個進攻蔡國的絕佳時機,於是不顧大臣們的勸阻,集結大軍,向蔡國發起了進攻。 蔡國的軍隊雖然奮力抵抗,但由於雙方實力懸殊,蔡國的城池一座接一座地淪陷。蔡桓公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 在這危難時刻,蔡國的一位名叫范蠡的大臣站了出來。他向蔡桓公進言道:“如今衛國氣勢洶洶,我們正面抵抗必然難以取勝。不如採用迂迴戰術,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再尋找機會反擊。”蔡桓公採納了范蠡的建議。 范蠡派出了一支小部隊,佯裝要偷襲衛國的後方。衛莊公得到消息後,擔心後方失守,急忙分兵回援。趁此機會,蔡國軍隊主動出擊,打了衛國軍隊一個措手不及,取得了一些小勝。 然而,衛國畢竟實力強大,很快就穩住了陣腳,重新對蔡國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蔡國的形勢愈發危急,百姓們紛紛逃離家園,士兵們也士氣低落。 就在蔡國即將城破國亡之際,蔡桓公突然想到了一個計策。他派遣使者前往衛國軍營,表示願意投降,並獻上大量的財寶和美女。衛莊公大喜過望,以爲自己已經取得了完全的勝利,放鬆了警惕。 當衛國軍隊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蔡國的軍隊卻在暗中集結。在一個夜晚,蔡國軍隊突然發起反攻,打得衛國軍隊丟盔棄甲。衛莊公這才如夢初醒,但爲時已晚,他在混亂中被蔡國士兵殺死。 衛國的軍隊失去了主帥,頓時羣龍無首,紛紛潰敗。蔡國終於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蔡國原本處於劣勢,如同待宰的兔子,但最終卻能反敗爲勝,就像那在水中突然飛起的野鴨,讓人意想不到。這正是“兔死鳧舉”的生動寫照,它告訴我們,在面對困境時,只要善於運用智慧,把握時機,就有可能扭轉局勢,獲得成功。

兔死鳧舉-成語圖片

兔死鳧舉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