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漏网

成语拼音

tūn zhōu lòu wǎng

吞舟漏网成语解释

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同吞舟是漏”。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这次大规模的清查行动中,几乎所有的违法分子都被绳之以法,然而仍有个别人成了吞舟漏网之鱼。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名叫大梁。大梁国地大物博,百姓安居乐业,但在这看似平静祥和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种种危机和腐败。 当时,大梁国的官场风气日益败坏,一些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搞得民不聊生。而负责监管的官员们,有的同流合污,有的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明哲保身。 在这些贪污的官员中,有一位名叫赵权的大臣。他凭借着自己的巧言令色和谄媚之术,深得皇帝的宠信。赵权利用职权大肆敛财,不仅搜刮民脂民膏,还插手各种商业活动,垄断市场,让许多商人敢怒不敢言。 有一位名叫李正的正直官员,他对赵权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多次向皇帝上书,揭露赵权的罪行。然而,皇帝却被赵权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认为李正是嫉妒赵权的权势,故意诬陷。 尽管有李正这样的正义之士挺身而出,但赵权的势力却越来越大,他拉拢了一批同样贪婪的官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相互包庇,为非作歹,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整个大梁国。 终于,百姓们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各地起义不断,大梁国陷入了动荡之中。皇帝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下令彻查贪污腐败之事。 可此时,赵权早已听到风声,提前转移了大量的财富,并买通了一些官员为他通风报信,掩盖罪行。尽管朝廷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查行动,但赵权就像一条狡猾的鱼,总能在网中找到漏洞,一次次逃脱制裁。 在这场清查行动中,许多小贪官纷纷落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赵权这条“大鱼”却依然逍遥法外,成为了漏网之鱼。这就是所谓的“吞舟漏网”,那些罪行严重、势力庞大的人,往往能够在危机中凭借各种手段逃脱法律的制裁。 然而,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李正并未放弃,他继续收集赵权的罪证,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赵权不可辩驳的犯罪证据。最终,赵权被绳之以法,他的罪行大白于天下,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大梁国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与安宁。 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人,无论腐败分子多么狡猾,势力多么庞大,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正义,就一定能够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让“吞舟漏网”之事再次发生。

吞舟漏网-成语图片

吞舟漏网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