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漏網

成語拼音

tūn zhōu lòu wǎng

吞舟漏網成語解釋

本指大魚漏網,後常以喻罪大者逍遙法外。同吞舟是漏”。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次大規模的清查行動中,幾乎所有的違法分子都被繩之以法,然而仍有個別人成了吞舟漏網之魚。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名叫大梁。大梁國地大物博,百姓安居樂業,但在這看似平靜祥和的表象之下,卻隱藏着種種危機和腐敗。 當時,大梁國的官場風氣日益敗壞,一些官員貪污受賄,欺壓百姓,搞得民不聊生。而負責監管的官員們,有的同流合污,有的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求明哲保身。 在這些貪污的官員中,有一位名叫趙權的大臣。他憑藉着自己的巧言令色和諂媚之術,深得皇帝的寵信。趙權利用職權大肆斂財,不僅搜刮民脂民膏,還插手各種商業活動,壟斷市場,讓許多商人敢怒不敢言。 有一位名叫李正的正直官員,他對趙權的所作所爲深惡痛絕,多次向皇帝上書,揭露趙權的罪行。然而,皇帝卻被趙權的花言巧語所迷惑,認爲李正是嫉妒趙權的權勢,故意誣陷。 儘管有李正這樣的正義之士挺身而出,但趙權的勢力卻越來越大,他拉攏了一批同樣貪婪的官員,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們相互包庇,爲非作歹,彷彿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着整個大梁國。 終於,百姓們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各地起義不斷,大梁國陷入了動盪之中。皇帝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下令徹查貪污腐敗之事。 可此時,趙權早已聽到風聲,提前轉移了大量的財富,並買通了一些官員爲他通風報信,掩蓋罪行。儘管朝廷展開了大規模的清查行動,但趙權就像一條狡猾的魚,總能在網中找到漏洞,一次次逃脫制裁。 在這場清查行動中,許多小貪官紛紛落網,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趙權這條“大魚”卻依然逍遙法外,成爲了漏網之魚。這就是所謂的“吞舟漏網”,那些罪行嚴重、勢力龐大的人,往往能夠在危機中憑藉各種手段逃脫法律的制裁。 然而,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李正並未放棄,他繼續收集趙權的罪證,終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趙權不可辯駁的犯罪證據。最終,趙權被繩之以法,他的罪行大白於天下,受到了應有的懲處。大梁國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與安寧。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無論腐敗分子多麼狡猾,勢力多麼龐大,只要堅持不懈地追求正義,就一定能夠讓他們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讓“吞舟漏網”之事再次發生。

吞舟漏網-成語圖片

吞舟漏網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