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大夫
成语拼音
- wáng guó dà fū
亡国大夫成语解释
- 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
典故出处
-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虽被视为亡国大夫,但其实也有着自己的无奈与苦衷。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在一个名叫卫国的小国,有一位名叫孔悝的大夫。
当时,卫国的国君昏庸无能,不理朝政,导致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而孔悝作为卫国的大夫,虽心怀忧国之情,却无力改变这一局面。
邻国的势力日益强大,对卫国虎视眈眈。终于,敌国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卫国的军队节节败退,无法抵挡。
孔悝竭尽全力组织抵抗,但最终卫国还是沦陷在了敌国的铁蹄之下。
国家灭亡后,孔悝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和荣耀,成为了亡国大夫。他带着满心的悲愤和无奈,四处流浪。
在流亡的日子里,孔悝受尽了屈辱和磨难。曾经的荣华富贵一去不复返,他甚至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然而,孔悝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
他时刻反思着卫国灭亡的原因,深知国君的昏庸无道是导致亡国的根本所在。他也自责自己未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孔悝的遭遇引起了许多人的同情和关注。有人劝他投靠敌国,重新谋取荣华富贵,但孔悝坚决拒绝了。他说:“我身为卫国大夫,未能保家卫国,已是失职。如今国破家亡,又怎能为了一己之私而背叛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在流亡的岁月里,孔悝始终怀着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一丝希望。他四处奔走,试图寻找机会重振卫国。
虽然最终孔悝未能实现复国的梦想,但他的忠诚和坚守却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亡国大夫”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悲哀与无奈,也让后人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统治者的贤明以及臣子的忠诚和努力息息相关。
亡国大夫-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