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墨矫绳
成语拼音
- wǎng mò jiǎo shéng
枉墨矫绳成语解释
- 比喻违背准绳、准则。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为人处世中,我们应遵循正道,切不可为了一时之利而枉墨矫绳,否则终将自食恶果。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这样一段故事。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在一个名叫卫国的小国,有一位名叫卫鞅的年轻人,他心怀壮志,渴望能为国家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卫鞅自幼聪慧好学,对法律和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深知卫国弱小,若要图强,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于是,他离开卫国,游历各国,寻求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最终,卫鞅来到了秦国。此时的秦国,虽然有一定的实力,但内部制度混乱,贵族势力强大,百姓生活困苦。秦孝公即位后,决心改革图强,广纳贤才。卫鞅的到来,让秦孝公看到了希望。
卫鞅向秦孝公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孝公深以为然,决定重用卫鞅,推行变法。然而,变法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秦国的旧贵族们极力反对,他们依靠着世袭的特权,过着安逸的生活,变法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面对重重阻力,卫鞅毫不退缩。他坚信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公正的执行,才能改变秦国的现状。他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法令,不论身份贵贱,一律依法惩处。在执行法令的过程中,卫鞅绝不枉墨矫绳,哪怕是太子犯法,他也敢于处罚太子的老师,以儆效尤。
起初,百姓们对这些法令感到恐惧和不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看到了变法带来的好处。社会治安得到改善,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秦国逐渐变得富强起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秦国终于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而卫鞅,也因其卓越的功绩被封为商君。
然而,卫鞅的变法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们趁机反扑,诬陷卫鞅谋反。最终,卫鞅惨遭车裂之刑。
但卫鞅所推行的变法并没有因此而终止,秦国依旧沿着他所规划的道路前行,最终统一了六国。
卫鞅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正义和改革的道路上,不能枉墨矫绳,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旧有的束缚,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枉墨矫绳-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