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风希旨
成语拼音
- wàng fēng xī zhǐ
望风希旨成语解释
-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典故出处
-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旨,甚于受属。”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在工作中总是揣摩领导的心思,行事常常令人不耻,简直就是望风希旨。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权力的斗争与人心的叵测常常交织出一幕幕令人唏嘘的故事。
话说在某个朝代,有一位权倾朝野的大臣,名叫李权。李权为人狡诈多端,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以谋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当时的皇帝性格颇为多疑,对于朝政之事常常举棋不定。而李权就看准了这一点,时刻留意着皇帝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试图从中捕捉到皇帝的真实想法。
有一次,朝廷面临着一项重大的决策,是关于对外的一场战争。朝中大臣们分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李权深知皇帝对于这场战争心存顾虑,既不想耗费过多的国力,又担心失去面子和威望。
于是,在朝堂之上,李权站了出来。他并未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而是拐弯抹角地说了一番看似中立,实则偏向主和的话语。他先是夸赞了皇帝的英明神武,然后又提到了国家目前面临的一些困难,暗示此时开战并非最佳时机。
皇帝听后,微微点头,心中对李权的“理解”颇为满意。而其他大臣们见皇帝的态度有所倾向,也不敢再多言。就这样,李权成功地迎合了皇帝的心意。
此后,李权越发肆无忌惮。每次遇到重大决策,他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望风希旨”,说出皇帝想听的话,做出皇帝想看到的举动。渐渐地,皇帝对他越发信任,赋予了他更多的权力。
然而,李权的这种行为引起了许多正直大臣的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弹劾李权,指责他谄媚逢迎,误国误民。但皇帝被李权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对这些弹劾置之不理。
直到有一天,国家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危机。由于之前李权的错误引导,朝廷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导致局势急剧恶化。百姓们生活困苦,怨声载道。
皇帝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了李权的“望风希旨”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多大的灾难。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国家陷入了困境,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挽回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臣子,应当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坚守正道,而不是一味地“望风希旨”;作为君主,更应当明辨是非,广纳谏言,不可被谄媚之徒所左右。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望风希旨-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