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風希旨
成語拼音
- wàng fēng xī zhǐ
望風希旨成語解釋
- 指說話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典故出處
- 《三國志·魏書·杜畿傳》近司隸校尉孔羨闢大將軍狂悖之弟,而有司嘿爾,望風希旨,甚於受屬。”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工作中總是揣摩領導的心思,行事常常令人不恥,簡直就是望風希旨。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權力的鬥爭與人心的叵測常常交織出一幕幕令人唏噓的故事。
話說在某個朝代,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名叫李權。李權爲人狡詐多端,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以謀取個人的榮華富貴。
當時的皇帝性格頗爲多疑,對於朝政之事常常舉棋不定。而李權就看準了這一點,時刻留意着皇帝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試圖從中捕捉到皇帝的真實想法。
有一次,朝廷面臨着一項重大的決策,是關於對外的一場戰爭。朝中大臣們分成了主戰和主和兩派,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李權深知皇帝對於這場戰爭心存顧慮,既不想耗費過多的國力,又擔心失去面子和威望。
於是,在朝堂之上,李權站了出來。他並未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場,而是拐彎抹角地說了一番看似中立,實則偏向主和的話語。他先是誇讚了皇帝的英明神武,然後又提到了國家目前面臨的一些困難,暗示此時開戰並非最佳時機。
皇帝聽後,微微點頭,心中對李權的“理解”頗爲滿意。而其他大臣們見皇帝的態度有所傾向,也不敢再多言。就這樣,李權成功地迎合了皇帝的心意。
此後,李權越發肆無忌憚。每次遇到重大決策,他總是能夠第一時間“望風希旨”,說出皇帝想聽的話,做出皇帝想看到的舉動。漸漸地,皇帝對他越發信任,賦予了他更多的權力。
然而,李權的這種行爲引起了許多正直大臣的不滿。他們紛紛上書彈劾李權,指責他諂媚逢迎,誤國誤民。但皇帝被李權的花言巧語所矇蔽,對這些彈劾置之不理。
直到有一天,國家遭遇了一場嚴重的危機。由於之前李權的錯誤引導,朝廷做出了一系列錯誤的決策,導致局勢急劇惡化。百姓們生活困苦,怨聲載道。
皇帝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了李權的“望風希旨”給自己的國家帶來了多大的災難。但此時,已經爲時已晚,國家陷入了困境,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挽回局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臣子,應當以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爲重,堅守正道,而不是一味地“望風希旨”;作爲君主,更應當明辨是非,廣納諫言,不可被諂媚之徒所左右。只有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望風希旨-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