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扫地

成语拼音

wēi fēng sǎo dì

威风扫地成语解释

完全丧失了威严和信誉。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这次贿选的丑闻,使得他威风扫地,真是太不值得了。

成语造句

他曾经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如今却因为那件丑闻而威风扫地,众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和事件令人深思。今天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一位曾经威风凛凛,最终却威风扫地的人物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叫赵国。赵国的国君十分重视军事,培养了众多英勇善战的将领。其中有一位名叫赵括的年轻人,他出身将门,自幼熟读兵书,谈论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赵奢都难不倒他。周围的人对他称赞有加,渐渐地,赵括的名声传遍了整个赵国。 当时,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交战。赵国原本的将领廉颇采取了坚守的策略,秦军久攻不下。然而,赵王听信了一些人的谗言,认为廉颇太过畏缩,不敢主动出击,于是决定撤换廉颇,让赵括担任主将。 赵括得到任命后,趾高气扬地奔赴战场。他一到军中,就立刻推翻了廉颇之前的部署,按照自己从兵书中所学的理论排兵布阵。他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定能一举击败秦军,立下赫赫战功。 可秦国的将领白起老谋深算,他深知赵括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白起故意佯装败退,引诱赵括追击。赵括不知是计,率领大军贸然出击。结果,秦军截断了赵军的粮道,将赵军分割包围。 赵括这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陷入了绝境。但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赵军在断粮多日后,士兵们饥饿难耐,士气低落。赵括多次组织突围,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赵括在战场上被秦军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士兵投降后被秦军坑杀。 经此一役,赵国元气大伤,从一个强国沦为了弱国。而赵括,这位曾经被众人寄予厚望,自以为威风凛凛的将领,最终落得个威风扫地的下场。他的名字成为了“纸上谈兵”的代名词,被后世所耻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空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盲目自信,最终只会导致失败,让原本的威风化为泡影。我们应当引以为戒,脚踏实地,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威风扫地-成语图片

威风扫地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