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風掃地

成語拼音

wēi fēng sǎo dì

威風掃地成語解釋

完全喪失了威嚴和信譽。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這次賄選的醜聞,使得他威風掃地,真是太不值得了。

成語造句

他曾經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如今卻因爲那件醜聞而威風掃地,衆人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和事件令人深思。今天要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一位曾經威風凜凜,最終卻威風掃地的人物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叫趙國。趙國的國君十分重視軍事,培養了衆多英勇善戰的將領。其中有一位名叫趙括的年輕人,他出身將門,自幼熟讀兵書,談論起兵法來頭頭是道,連他的父親趙國名將趙奢都難不倒他。周圍的人對他稱讚有加,漸漸地,趙括的名聲傳遍了整個趙國。 當時,秦國與趙國在長平交戰。趙國原本的將領廉頗採取了堅守的策略,秦軍久攻不下。然而,趙王聽信了一些人的讒言,認爲廉頗太過畏縮,不敢主動出擊,於是決定撤換廉頗,讓趙括擔任主將。 趙括得到任命後,趾高氣揚地奔赴戰場。他一到軍中,就立刻推翻了廉頗之前的部署,按照自己從兵書中所學的理論排兵佈陣。他自信滿滿,認爲自己定能一舉擊敗秦軍,立下赫赫戰功。 可秦國的將領白起老謀深算,他深知趙括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白起故意佯裝敗退,引誘趙括追擊。趙括不知是計,率領大軍貿然出擊。結果,秦軍截斷了趙軍的糧道,將趙軍分割包圍。 趙括這才如夢初醒,發現自己陷入了絕境。但此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趙軍在斷糧多日後,士兵們飢餓難耐,士氣低落。趙括多次組織突圍,都以失敗告終。最終,趙括在戰場上被秦軍射死,四十多萬趙軍士兵投降後被秦軍坑殺。 經此一役,趙國元氣大傷,從一個強國淪爲了弱國。而趙括,這位曾經被衆人寄予厚望,自以爲威風凜凜的將領,最終落得個威風掃地的下場。他的名字成爲了“紙上談兵”的代名詞,被後世所恥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空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經驗,盲目自信,最終只會導致失敗,讓原本的威風化爲泡影。我們應當引以爲戒,腳踏實地,不斷積累經驗,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威風掃地-成語圖片

威風掃地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