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敌如虎

成语拼音

wèi dí rú hǔ

畏敌如虎成语解释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典故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领导者们畏敌如虎,处处设防,节节抵御。”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面对困难,我们绝不能像某些人那样畏敌如虎,而应该勇往直前,奋勇拼搏。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乱时期,有一个名叫靖安的小国。这个国家地处要冲,周围列强环伺,局势常常紧张。 当时,靖安国的国王是一位年轻而缺乏经验的君主,名叫李轩。李轩即位之初,满怀雄心壮志,想要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再受他国的欺凌。 然而,当邻国发动小规模的边境骚扰时,李轩却表现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胆怯。他没有冷静地分析局势,调兵遣将进行抵抗,而是在朝堂上惊慌失措,对大臣们说:“邻国兵力强大,我们恐怕难以抵挡。”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暗暗担忧国王如此畏惧敌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邻国看到靖安国国王李轩的这种态度,越发得寸进尺,加大了侵略的力度。而李轩面对敌军的进攻,不是想着如何组织有效的防御和反击,而是一味地想要求和,甚至不惜割地赔款。 军队中的将领们纷纷请战,其中一位名叫赵勇的将军,他战功赫赫,对国王进言道:“陛下,敌军虽强,但我军将士们士气高昂,若能果断出击,未必不能取胜。切不可畏敌如虎,否则国家危矣!”然而,李轩却充耳不闻,依旧坚持求和的策略。 渐渐地,国内民众对国王的软弱和无能感到愤怒和失望。他们原本对国王抱有期望,希望他能带领国家抵御外敌,保卫家园。但李轩的表现让他们大失所望。 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李轩竟然因为害怕敌军的声势,在战争还未开始时就下令撤退。这一决定导致了军队的混乱,士兵们四散奔逃,敌军趁机长驱直入,占领了大片国土。 曾经繁荣昌盛的靖安国,因为国王李轩畏敌如虎的态度,变得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而李轩最终也失去了民心,被赶下了王位,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敌人时,绝不能畏敌如虎,丧失勇气和斗志。只有勇敢地面对,冷静地分析,果断地采取行动,才有可能战胜困难,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利益。

畏敌如虎-成语图片

畏敌如虎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