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过遂非
成语拼音
- wén guò suí fēi
文过遂非成语解释
- 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典故出处
- 宋·苏轼《论时政状》而近日之事,乃有文过遂非之风,此臣之所以愤懑太息而不能已也。”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面对自己的错误,他不仅没有反思改正,反而文过遂非,试图掩盖真相,这种行为实在不可取。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故事令人深思,而其中有一位名叫赵括的将领,他的经历恰好诠释了“文过遂非”这一成语。
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论起军事战略来头头是道,就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赵奢也难不倒他。周围的人对赵括的军事才能赞不绝口,渐渐地,赵括自己也认为自己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深知儿子的问题所在。他曾忧心忡忡地对妻子说:“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赵括却把它说得如此轻松。如果让他带兵打仗,赵国必定会遭受惨败。”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廉颇奉命率军抵御。廉颇深知秦军强大,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试图拖垮秦军。但赵王却急于求胜,对廉颇的战术极为不满。此时,赵括自告奋勇,夸下海口,称能轻易击败秦军。
赵王不顾众人的反对,任命赵括为将。赵括一到军中,就立刻推翻了廉颇的所有部署,按照自己从兵书中所学的理论进行排兵布阵。
秦军将领白起得知赵括取代了廉颇,心中大喜。他故意佯装败退,诱敌深入。赵括见秦军败退,大喜过望,不顾部下的劝阻,率军追击。结果,赵括陷入了秦军的包围圈。
此时,赵括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他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过失,反而试图为自己的错误决策辩解,将失败归咎于各种外部因素。然而,战场上的局势已无法挽回,最终赵军全军覆没,赵括也在战乱中身亡。
赵括的悲剧正是“文过遂非”的体现。他凭借着自己的一点理论知识,盲目自信,在犯下错误后,不仅不承认,反而百般狡辩,试图掩盖自己的过失,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这一故事也给后人以深刻的警示,在面对问题和错误时,我们应当勇于承认,及时改正,切不可“文过遂非”,否则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文过遂非-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