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過遂非

成語拼音

wén guò suí fēi

文過遂非成語解釋

掩飾過失,順隨錯誤。

典故出處

宋·蘇軾《論時政狀》而近日之事,乃有文過遂非之風,此臣之所以憤懣太息而不能已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自己的錯誤,他不僅沒有反思改正,反而文過遂非,試圖掩蓋真相,這種行爲實在不可取。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的故事令人深思,而其中有一位名叫趙括的將領,他的經歷恰好詮釋了“文過遂非”這一成語。 趙括自幼熟讀兵書,談論起軍事戰略來頭頭是道,就連他的父親趙國名將趙奢也難不倒他。周圍的人對趙括的軍事才能讚不絕口,漸漸地,趙括自己也認爲自己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深知兒子的問題所在。他曾憂心忡忡地對妻子說:“戰爭,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趙括卻把它說得如此輕鬆。如果讓他帶兵打仗,趙國必定會遭受慘敗。” 後來,秦國攻打趙國,廉頗奉命率軍抵禦。廉頗深知秦軍強大,採取了堅守不出的策略,試圖拖垮秦軍。但趙王卻急於求勝,對廉頗的戰術極爲不滿。此時,趙括自告奮勇,誇下海口,稱能輕易擊敗秦軍。 趙王不顧衆人的反對,任命趙括爲將。趙括一到軍中,就立刻推翻了廉頗的所有部署,按照自己從兵書中所學的理論進行排兵佈陣。 秦軍將領白起得知趙括取代了廉頗,心中大喜。他故意佯裝敗退,誘敵深入。趙括見秦軍敗退,大喜過望,不顧部下的勸阻,率軍追擊。結果,趙括陷入了秦軍的包圍圈。 此時,趙括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他非但沒有反思自己的過失,反而試圖爲自己的錯誤決策辯解,將失敗歸咎於各種外部因素。然而,戰場上的局勢已無法挽回,最終趙軍全軍覆沒,趙括也在戰亂中身亡。 趙括的悲劇正是“文過遂非”的體現。他憑藉着自己的一點理論知識,盲目自信,在犯下錯誤後,不僅不承認,反而百般狡辯,試圖掩蓋自己的過失,最終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 這一故事也給後人以深刻的警示,在面對問題和錯誤時,我們應當勇於承認,及時改正,切不可“文過遂非”,否則必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文過遂非-成語圖片

文過遂非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