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

成语拼音

wén zhì bīn bīn

文质彬彬成语解释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典故出处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待人接物总是谦逊有礼,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真可谓是文质彬彬。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鲁国曲阜有一位名叫孔丘的夫子,他心怀天下,立志传播仁义道德之学。 孔丘有众多弟子,其中有一位名叫子张的学生。子张性格较为激进,一心想要在仕途上迅速取得高位,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有一天,子张向孔丘请教如何才能在官场中立足,得以晋升。孔丘望着子张,缓缓说道:“一个人的修养和行为方式至关重要。”子张急切地问道:“那先生,具体应当如何做呢?” 孔丘回答道:“真正的君子应当文质彬彬。”子张不解,追问:“何为文质彬彬?” 孔丘解释道:“‘质’乃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包括善良、正直、诚实等美德;而‘文’则是外在的礼仪、文化修养和行为举止。只有将内在的质朴与外在的文雅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不过分偏向一方,才能称得上是文质彬彬。” 子张若有所思,孔丘继续说道:“就如同这美玉,未经雕琢之前,它虽有内在的美质,但显得粗糙;经过雕琢之后,它有了精美的纹理和光泽,然而若过度雕琢,又会失去其本质的纯真。一个人也是如此,若只有内在的品质而不注重外在的修养,就会显得粗野;若只追求外在的华丽而缺乏内在的根基,就会显得浮华。” 孔丘又引经据典道:“昔日殷商之贤臣微子,忠诚质朴,为了国家利益不惜放弃自身的荣华富贵;箕子坚守正义,虽遭受磨难却不改其志;比干正直无畏,敢于直言进谏,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皆有高尚的内在品质,然而其外在的行为举止也合乎礼仪规范,此乃文质彬彬之典范。” 子张听后,恍然大悟,深感自己以往过于急切追求外在的功名,而忽略了内在品质的培养和外在修养的提升。 自此以后,子张努力修身养性,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同时也学习礼仪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贤者,真正做到了文质彬彬。 而“文质彬彬”这个成语也流传开来,用以形容那些内外兼修、品质与修养俱佳之人。

文质彬彬-成语图片

文质彬彬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