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之鳖
成语拼音
- wèng zhōng zhī biē
瓮中之鳖成语解释
- 困在瓮中的甲鱼。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
典故出处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八杨八老和一群百姓们,都被倭奴擒了,好似瓮中之鳖,釜中之鱼,没处躲闪,只得随顺以图苟活。”
成语典故
- 这几个小南蛮,只算得个瓮中之鳖,不消费得僧家大刀,管教他一个个束手就缚。(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六回)
成语造句
- 犯罪分子以为自己能逃脱追捕,殊不知早已成了瓮中之鳖。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战场上,烽火连天,诸侯纷争。有两个诸侯国,甲国和乙国,为了争夺一片肥沃的土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甲国的将领英勇善战,兵强马壮,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深入到了乙国的腹地。乙国的军队在前期的交锋中节节败退,士气低落。
乙国的国王心急如焚,召集了国内所有的谋士商讨对策。其中一位谋士提出了一个冒险的计划:诱敌深入,然后关门打狗。国王思考再三,决定采纳这个计划。
于是,乙国故意在战场上表现出更加混乱和不堪一击的样子,让甲国的军队误以为胜利在望,放松了警惕,一路追击。
甲国的军队在追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入了乙国提前设好的包围圈。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山谷狭窄,只有一条出路。
当甲国的军队发现自己中计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乙国的军队迅速封锁了出口,甲国的军队就如同被困在了瓮中,成了瓮中之鳖。
甲国的将领试图组织突围,但乙国的防守严密,一次次的冲锋都以失败告终。此时,甲国的士兵们士气低落,粮草也渐渐耗尽。
而乙国的国王亲自到前线督战,鼓舞士气。他深知,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斗,必须要取得胜利。
在乙国军队的持续围攻下,甲国的军队最终选择了投降。
这场战斗成为了乙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战略和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而甲国因为过于轻敌冒进,最终落得个成为瓮中之鳖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否则很容易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
瓮中之鳖-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