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无不可

成语拼音

wú kě wú bù kě

无可无不可成语解释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典故出处

《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成语典故

薛姨妈是个无可无不可的人,倒还易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成语造句

他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总是模棱两可,让人感觉无可无不可,实在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想法。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处世态度令人深思,他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路。 子路性格直爽,行事果敢。有一次,子路向孔子请教:“先生,如果让您去治理一个国家,您会首先做什么?”孔子回答道:“必也正名乎!”子路不以为然,直率地说:“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孔子对此并未生气,而是耐心地教导子路。 后来,子路又问孔子对于卫国的一位大臣的看法。孔子说:“这位大臣是个好人,不过他的行事方式有时候过于拘泥。”子路接着问:“那您觉得怎样才算恰到好处呢?”孔子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无可无不可。” 子路当时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深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子路在经历了诸多世事之后,才逐渐领悟到孔子这句话的真谛。 “无可无不可”并非是一种模棱两可、毫无原则的态度,而是一种基于对事物深刻理解和洞察后的豁达与包容。在面对不同的情况和境遇时,不固执己见,不被既定的规则和观念所束缚,能够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就如同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在楚汉相争之际,他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兵法战术,而是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略。有时他会采用正面强攻,有时又会迂回包抄,有时还会用离间之计分化敌人。这种“无可无不可”的策略运用,使他最终战胜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 又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他既遵循了一定的律法和制度,又能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些政策进行灵活调整。在用人方面,他既重视有才能的贤士,也能包容一些有小过但能改过自新的人。这种“无可无不可”的智慧,让蜀国在艰难的环境中得以维持和发展。 孔子所倡导的“无可无不可”,是一种超越了表面的是非对错,追求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境界。它要求我们在坚守道德底线和原则的基础上,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机遇。子路最终明白了,这种处世哲学并非是让人为所欲为,而是在遵循大道的前提下,因时因地制宜,达到一种和谐、圆融的人生境界。

无可无不可-成语图片

无可无不可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