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申三令
成语拼音
- wǔ shēn sān lìng
五申三令成语解释
- 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诫。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领导多次强调纪律和要求,几乎到了五申三令的程度。
成语故事
- 以下是为您创作的一篇关于“五申三令”的成语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在南方,有一个国家名叫楚国,楚悼王即位后,决心改革图强,重振楚国的雄风。
他深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于是,他四处寻觅良将,最终,一个名叫吴起的人进入了他的视野。
吴起出身于卫国的一个富裕家庭,但他一心追求功名,不惜散尽家财,只为求得一官半职,却最终未能如愿。遭到乡人的嘲笑和讥讽后,吴起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多个诽谤他的人,逃离了卫国。他先后师从曾子和子夏等大儒,学习兵法和治国之道。
楚悼王任命吴起为楚国的将军,让他负责训练一支强大的军队。吴起深知,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取决于士兵的勇猛,更取决于严格的纪律和训练。
他首先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军规军纪,对士兵们进行了艰苦的训练。然而,一开始,士兵们并没有将这些规定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训练时懒懒散散,甚至在战场上也时有违抗军令的情况发生。
吴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如果不能让士兵们严格遵守军纪,这支军队就无法成为战无不胜的精锐之师。
于是,在一次全军集合的大会上,吴起站在高台之上,面色严肃地对士兵们说道:“从今日起,我将对军规军纪五申三令。凡是违抗军令者,无论官职大小,战功多少,一律严惩不贷!”士兵们听了,心中虽然有所触动,但仍未完全重视。
不久之后,楚国与邻国发生了一场战争。在战场上,一名将领因为贪图军功,不听从吴起的指挥,擅自率领士兵冲锋,结果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导致了战局的被动。吴起当机立断,按照军法,将这名将领斩首示众。全军将士看到吴起执法如山,这才真正意识到他五申三令的军规军纪绝非儿戏。
从此以后,楚国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在吴起的带领下,多次取得了胜利,楚国的国力也日益强盛。
吴起通过“五申三令”,让楚国的军队脱胎换骨,成为了当时令人畏惧的强大力量。他的治军之道也被后世所传颂,成为了军事史上的一段佳话。而“五申三令”这个成语,也正是从吴起的故事中流传下来,用以形容再三命令和告诫。
五申三令-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