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申三令
成語拼音
- wǔ shēn sān lìng
五申三令成語解釋
- 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誡。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爲了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領導多次強調紀律和要求,幾乎到了五申三令的程度。
成語故事
- 以下是爲您創作的一篇關於“五申三令”的成語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在南方,有一個國家名叫楚國,楚悼王即位後,決心改革圖強,重振楚國的雄風。
他深知,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有一支紀律嚴明、能征善戰的軍隊。於是,他四處尋覓良將,最終,一個名叫吳起的人進入了他的視野。
吳起出身於衛國的一個富裕家庭,但他一心追求功名,不惜散盡家財,只爲求得一官半職,卻最終未能如願。遭到鄉人的嘲笑和譏諷後,吳起一怒之下,殺了三十多個誹謗他的人,逃離了衛國。他先後師從曾子和子夏等大儒,學習兵法和治國之道。
楚悼王任命吳起爲楚國的將軍,讓他負責訓練一支強大的軍隊。吳起深知,軍隊的戰鬥力不僅僅取決於士兵的勇猛,更取決於嚴格的紀律和訓練。
他首先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軍規軍紀,對士兵們進行了艱苦的訓練。然而,一開始,士兵們並沒有將這些規定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訓練時懶懶散散,甚至在戰場上也時有違抗軍令的情況發生。
吳起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明白,如果不能讓士兵們嚴格遵守軍紀,這支軍隊就無法成爲戰無不勝的精銳之師。
於是,在一次全軍集合的大會上,吳起站在高臺之上,面色嚴肅地對士兵們說道:“從今日起,我將對軍規軍紀五申三令。凡是違抗軍令者,無論官職大小,戰功多少,一律嚴懲不貸!”士兵們聽了,心中雖然有所觸動,但仍未完全重視。
不久之後,楚國與鄰國發生了一場戰爭。在戰場上,一名將領因爲貪圖軍功,不聽從吳起的指揮,擅自率領士兵衝鋒,結果陷入了敵人的包圍,導致了戰局的被動。吳起當機立斷,按照軍法,將這名將領斬首示衆。全軍將士看到吳起執法如山,這才真正意識到他五申三令的軍規軍紀絕非兒戲。
從此以後,楚國的軍隊紀律嚴明,令行禁止。在吳起的帶領下,多次取得了勝利,楚國的國力也日益強盛。
吳起通過“五申三令”,讓楚國的軍隊脫胎換骨,成爲了當時令人畏懼的強大力量。他的治軍之道也被後世所傳頌,成爲了軍事史上的一段佳話。而“五申三令”這個成語,也正是從吳起的故事中流傳下來,用以形容再三命令和告誡。
五申三令-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