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人子弟

成语拼音

wù rén zǐ dì

误人子弟成语解释

误耽误。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典故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9回先生犯了这样小错,就要打手心,那终日旷功误人子弟的,岂不都要打杀么?”

成语典故

不料‘思想权威者’或‘思想界先驱者’这一顶‘纸糊的假冠’,竟又是如此误人子弟。★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厦门通信三》

成语造句

某些不称职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且知识传授有误,实在是误人子弟。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叫李夫子的教书先生。他在一个小镇的私塾里授课,自认为学富五车,实则只是略通文墨。 起初,李夫子凭借着一些表面的知识和巧言令色,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求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在教授诗词时,他常常断章取义,对诗词的解读牵强附会。比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本是诗人自信豪迈的表达,他却解读为李白的狂妄自大。对于经典的文学作品,他更是随意篡改原意,只为了迎合自己狭隘的理解。 算术方面,他自己的算法就常常出错,却固执己见,不肯虚心接受学生的指正。有一次,他在讲解一道算术题时,误将加法看成减法,导致整个答案错误。学生提出疑问,他不仅不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斥责学生愚笨。 在历史的教学中,他更是漏洞百出。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他的讲述充满了错误和偏见。比如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时,他将秦始皇描绘成一个纯粹依靠武力、残暴无道的君主,完全忽略了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等方面的功绩。 许多学生在他的教导下,知识体系混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一些原本聪慧好学的孩子,也因为受到他错误的引导,学业逐渐荒废。 有一位名叫赵贤的学生,他生性聪慧,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和追求。然而,在李夫子的教导下,他的成绩却每况愈下。赵贤的父母十分担忧,决定为孩子另寻良师。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找到了一位真正博学多才、治学严谨的先生。在新先生的悉心指导下,赵贤逐渐纠正了之前的错误,学业大有进步。 而李夫子误人子弟的名声也逐渐传开,最终,他的私塾再也没有学生愿意前来,他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反面教材。 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人,为师者,应当有真才实学,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切不可误人子弟,否则必将遭到世人的唾弃。

误人子弟-成语图片

误人子弟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