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人子弟

成語拼音

wù rén zǐ dì

誤人子弟成語解釋

誤耽誤。指因無才或不負責任而耽誤人家後輩學生。

典故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9回先生犯了這樣小錯,就要打手心,那終日曠功誤人子弟的,豈不都要打殺麼?”

成語典故

不料‘思想權威者’或‘思想界先驅者’這一頂‘紙糊的假冠’,竟又是如此誤人子弟。★魯迅《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廈門通信三》

成語造句

某些不稱職的教師,教學方法不當且知識傳授有誤,實在是誤人子弟。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叫李夫子的教書先生。他在一個小鎮的私塾裏授課,自認爲學富五車,實則只是略通文墨。 起初,李夫子憑藉着一些表面的知識和巧言令色,吸引了不少學生前來求學。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教學中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 在教授詩詞時,他常常斷章取義,對詩詞的解讀牽強附會。比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本是詩人自信豪邁的表達,他卻解讀爲李白的狂妄自大。對於經典的文學作品,他更是隨意篡改原意,只爲了迎合自己狹隘的理解。 算術方面,他自己的算法就常常出錯,卻固執己見,不肯虛心接受學生的指正。有一次,他在講解一道算術題時,誤將加法看成減法,導致整個答案錯誤。學生提出疑問,他不僅不反思自己的錯誤,反而斥責學生愚笨。 在歷史的教學中,他更是漏洞百出。對於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他的講述充滿了錯誤和偏見。比如講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時,他將秦始皇描繪成一個純粹依靠武力、殘暴無道的君主,完全忽略了秦始皇在統一度量衡、修築長城等方面的功績。 許多學生在他的教導下,知識體系混亂,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一些原本聰慧好學的孩子,也因爲受到他錯誤的引導,學業逐漸荒廢。 有一位名叫趙賢的學生,他生性聰慧,對知識充滿了渴望和追求。然而,在李夫子的教導下,他的成績卻每況愈下。趙賢的父母十分擔憂,決定爲孩子另尋良師。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找到了一位真正博學多才、治學嚴謹的先生。在新先生的悉心指導下,趙賢逐漸糾正了之前的錯誤,學業大有進步。 而李夫子誤人子弟的名聲也逐漸傳開,最終,他的私塾再也沒有學生願意前來,他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反面教材。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爲師者,應當有真才實學,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切不可誤人子弟,否則必將遭到世人的唾棄。

誤人子弟-成語圖片

誤人子弟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