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骸易子
成语拼音
- xī hái yì zǐ
析骸易子成语解释
- 拆尸骨为炊,交换孩子而食。形容粮尽援绝的极端困境。参见析骸以爨”。
典故出处
- 《后汉书·来歙传》昔宋执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祸。”
成语典故
- 援救无人,困宁孤城血泪喷。析骸易子民无怨,一志同仁。★《胭脂血弹词》第八回
成语造句
- 在那极度饥荒的年代,百姓生活悲惨,竟出现了析骸易子的可怕景象。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某个时期,天下大乱,战乱频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有一个国家,常年遭受外敌入侵,内部又政治腐败,天灾不断,粮食极度匮乏。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荒芜,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为了生存,四处逃荒,但所到之处皆是一片凄惨景象。
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人们起初还能依靠家中的存粮勉强度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存粮渐渐耗尽,饥饿开始无情地折磨着每一个人。起初,大家还能挖些野菜、草根充饥,可到后来,连这些也找不到了。
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哭声此起彼伏。父母们看着自己的孩子遭受如此苦难,心如刀绞,却又无可奈何。为了让孩子能够活下去,一些家庭不得不做出了令人痛心的决定。他们与其他同样饥饿的家庭商量,互相交换孩子,然后烹食,希望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让自己的血脉能有一丝生存的希望。
这种“析骸易子”的行为,并非出于他们的残忍,而是在绝境中的无奈之举。这是对那个黑暗时代最悲惨的写照,也是对战争和灾祸无情的控诉。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悲剧并非孤立。每当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之时,类似的惨状便会屡屡出现。例如,在某些朝代的末年,由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导致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易子而食的记载屡见不鲜。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回首这段历史,应当深刻反思。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发展经济,保障民生,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时,也要以史为鉴,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关注弱势群体,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在安定的环境中生活,不再有“析骸易子”的悲惨遭遇。
析骸易子-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