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阪走丸

成语拼音

xià bǎn zǒu wán

下阪走丸成语解释

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典故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这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若能把握时机、顺势而为,事业发展就会如 下阪走丸 般顺畅。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变幻莫测。 有一个名叫赵括的年轻人,他自幼熟读兵书,谈论起兵法来滔滔不绝,就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赵奢也难不倒他。赵括因此声名远扬,众人皆认为他将来必能成为一代名将。 然而,赵奢却深知儿子的问题所在。他曾忧心忡忡地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意思是,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可赵括却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赵括。 不久之后,秦国攻打赵国,廉颇率军抵御秦军。廉颇深知秦军锐不可当,于是采取了坚守的策略,以逸待劳,试图拖垮秦军。秦军久攻不下,便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胆小怯战,秦军最怕的是赵括为将。 赵王听信了谣言,决定用赵括替换廉颇。赵括上任后,立即改变了廉颇的作战策略,他意气风发,急于求胜。 赵括率领赵军贸然出击,却陷入了秦军的埋伏。秦军的白起将军指挥若定,将赵括的军队分割包围。赵括这才发现自己陷入了绝境,但此时已回天乏术。 最终,赵军大败,四十多万士兵被秦军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面临着亡国的危机。 赵括的失败,正是因为他把战争视为下阪走丸般轻松,没有真正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复杂性。他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和对局势的准确判断,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像赵括那样,仅凭理论和想象,而要脚踏实地,结合实际情况,否则就会如同下阪走丸,一败涂地。

下阪走丸-成语图片

下阪走丸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