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

成语拼音

xià lǐ bā rén

下里巴人成语解释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典故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这繁华都市的角落里,也有一些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或许不像那些阳春白雪般高雅,但却有着下里巴人的质朴和真实。

成语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音乐文化十分繁荣。楚都郢城,繁华热闹,歌舞升平。 有一天,楚国的一位著名音乐家在郢城的街头演奏乐曲。他所演奏的是那些高雅、复杂、精妙绝伦的乐曲,曲调优美,旋律婉转,技巧高超。然而,围观聆听的民众却寥寥无几,人们只是匆匆走过,对这高雅的音乐似乎毫无兴趣。 这位音乐家感到十分困惑和失落,他不明白为何自己精心创作和演奏的音乐得不到大众的欣赏和喜爱。 于是,他决定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听了他的倾诉后,微微一笑,说道:“你的音乐固然美妙,但过于高深,普通百姓难以理解和欣赏。就如同那高山上的雪莲,虽美却遥不可及。若想让更多的人欣赏你的音乐,你需创作出一些贴近百姓生活,通俗易懂的曲子。” 音乐家听了智者的话,若有所思。他开始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和喜好,倾听他们的歌声和心声。 不久之后,他再次在街头演奏。这一次,他所演奏的是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充满生活气息的乐曲,就像是百姓们日常劳作时哼唱的歌谣。结果,街头围满了人,大家都沉浸在这欢快的音乐中,跟着节奏一起摇摆,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这就是“下里巴人”的魅力所在。它代表着那些通俗易懂、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作品,虽然可能没有那么高深的技巧和复杂的内涵,但却能深深地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广泛的共鸣。 在历史的长河中,“下里巴人”的艺术形式从未消失。从民间的歌谣、戏曲,到如今的通俗小说、流行歌曲,它们都以其朴实无华的魅力,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因为它们反映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诉说着生活中的点滴故事,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慰藉和欢乐。 而那些高雅的艺术,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化的天空;“下里巴人”则如同广袤大地上的繁花绿草,赋予了生活丰富多彩的色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灿烂的文化宝库。

下里巴人-成语图片

下里巴人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