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后实

成语拼音

xiān shēng hòu shí

先声后实成语解释

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典故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成语典故

臣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八回

成语造句

战场上,敌军看似来势汹汹,但其兵力部署实则漏洞百出,我方将领决定采用先声后实的策略,先以强大的声势震慑敌军,然后再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最终大获全胜。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都印证着策略与智慧的重要性。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便是一个有关“先声后实”策略运用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时各国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有一个小国,名为卫。卫国的国力相对较弱,时常受到周边强国的威胁。而在卫国的邻国,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叫赵。赵国一直对卫国的土地虎视眈眈,企图寻找机会将其吞并。 卫国的国君深知赵国的野心,但又苦于自身实力不足,无法与赵国正面抗衡。在这危急时刻,卫国的一位大臣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这位大臣建议卫国国君,首先派遣使者前往赵国,故意放出豪言壮语,声称卫国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充足的粮草,哪怕赵国来犯,也定让赵国铩羽而归。同时,还大肆宣扬卫国士兵的英勇无畏和卫国百姓同仇敌忾的决心。 赵国国君听到这些消息后,心中开始有所忌惮。他担心卫国真的如传闻中那般强大,如果贸然出兵,可能会遭遇惨败。然而,他又不愿意轻易放弃攻打卫国的想法。 于是,赵国国君决定先派探子去卫国打探虚实。卫国这边早有准备,故意在探子面前展示了一些伪装的强大军事部署,还安排了一些虚假的操练场景。探子回去后,将所见所闻报告给赵国国君,赵国国君越发觉得卫国不可小觑。 就在赵国犹豫不决之时,卫国国君趁机积极与其他国家结盟,并加强国内的军事训练和防御工事建设。 最终,赵国因为被卫国制造的“先声”所迷惑,始终不敢轻易出兵攻打卫国。而卫国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实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成功地保卫了自己的国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有时候巧妙地运用“先声后实”的策略,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和机会,从而实现以弱胜强,转危为安。正如《史记》中所记载的诸多以智谋取胜的战役一样,智慧和策略在关键时刻往往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先声后实-成语图片

先声后实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