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後實

成語拼音

xiān shēng hòu shí

先聲後實成語解釋

聲聲勢;實實力。比喻先用聲勢挫折敵方士氣,然後交戰。

典故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

成語典故

臣艾切謂兵有先聲而後實者,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此席捲之時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八回

成語造句

戰場上,敵軍看似來勢洶洶,但其兵力部署實則漏洞百出,我方將領決定採用先聲後實的策略,先以強大的聲勢震懾敵軍,然後再出其不意地發動攻擊,最終大獲全勝。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精彩的故事都印證着策略與智慧的重要性。今天,要給大家講述的便是一個有關“先聲後實”策略運用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那時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個小國,名爲衛。衛國的國力相對較弱,時常受到周邊強國的威脅。而在衛國的鄰國,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叫趙。趙國一直對衛國的土地虎視眈眈,企圖尋找機會將其吞併。 衛國的國君深知趙國的野心,但又苦於自身實力不足,無法與趙國正面抗衡。在這危急時刻,衛國的一位大臣提出了一個巧妙的計策。 這位大臣建議衛國國君,首先派遣使者前往趙國,故意放出豪言壯語,聲稱衛國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擁有強大的軍隊和充足的糧草,哪怕趙國來犯,也定讓趙國鎩羽而歸。同時,還大肆宣揚衛國士兵的英勇無畏和衛國百姓同仇敵愾的決心。 趙國國君聽到這些消息後,心中開始有所忌憚。他擔心衛國真的如傳聞中那般強大,如果貿然出兵,可能會遭遇慘敗。然而,他又不願意輕易放棄攻打衛國的想法。 於是,趙國國君決定先派探子去衛國打探虛實。衛國這邊早有準備,故意在探子面前展示了一些僞裝的強大軍事部署,還安排了一些虛假的操練場景。探子回去後,將所見所聞報告給趙國國君,趙國國君越發覺得衛國不可小覷。 就在趙國猶豫不決之時,衛國國君趁機積極與其他國家結盟,並加強國內的軍事訓練和防禦工事建設。 最終,趙國因爲被衛國製造的“先聲”所迷惑,始終不敢輕易出兵攻打衛國。而衛國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實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成功地保衛了自己的國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有時候巧妙地運用“先聲後實”的策略,能夠爲自己爭取到寶貴的時間和機會,從而實現以弱勝強,轉危爲安。正如《史記》中所記載的諸多以智謀取勝的戰役一樣,智慧和策略在關鍵時刻往往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先聲後實-成語圖片

先聲後實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