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方正
成语拼音
-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贤良方正成语解释
-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典故出处
-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成语典故
- 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成语造句
- 他一直秉持着公正公平的原则行事,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努力做到不偏不倚,最终赢得了众人的称赞,真可谓贤良方正。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某个时期,国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境。政治局势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百姓生活困苦。
当时的皇帝深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选拔出真正有才能、品德高尚且正直无私的人才来辅佐朝政,治理国家。于是,皇帝决定举行一场大规模的选拔人才的活动,旨在寻找那些贤良方正之士。
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人。他自幼聪慧好学,饱读诗书,对国家大事有着深刻的见解。而且,他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在乡里颇受尊重。
听到皇帝选拔贤良方正之士的消息后,李明决定前往京城参加选拔。他一路艰辛,历经风雨,终于来到了京城。
选拔的过程极为严格,不仅要考察学识,还要考验品德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的应试者中,有的凭借着家族的势力,试图走后门;有的则想尽办法阿谀奉承考官,以求获得青睐。
然而,李明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真诚的态度应对每一项考核。在面试中,考官提出了一个关于如何解决当前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李明毫不畏惧,引经据典,从古代的治国方略中汲取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他说道:“昔日,唐太宗以民为本,轻徭薄赋,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如今,我们亦当如此,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商业,让财富得以均衡分配。”
最终,李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表现,从众多应试者中脱颖而出,被皇帝选中,成为了一名贤良方正之士。
入朝为官后,李明始终不忘初心,敢于直言进谏。面对朝中的一些权贵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的行为,他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批判。有一次,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为了谋取私利,企图篡改国家的税收政策。李明得知后,立即向皇帝上书,详细陈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并引用了历史上因奸臣当道、政策不公而导致国家灭亡的例子,如:“秦之赵高,指鹿为马,蒙蔽圣听,终致秦亡。今若纵容此等奸臣胡作非为,国将不国!”
皇帝听后,恍然大悟,果断处置了那位大臣,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公正。
在李明等一众贤良方正之士的努力下,国家逐渐走向了繁荣昌盛,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安定。李明的故事也在民间传颂开来,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贤良方正-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