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羊九牧
成语拼音
- shí yáng jiǔ mù
十羊九牧成语解释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典故出处
- 《隋书·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成语典故
- 北周后期,隋文帝取代北周政权后,恢复汉制,把国土重新划分成很小的郡县进行管辖,造成官员成倍地增加。杨尚希对此忧心忡忡,看到每年开销急剧增加就上书隋文帝要改变这十羊九牧的局面。隋文帝采纳了建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成语造句
- 古代的一些管理体制常常存在十羊九牧的情况,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它的统治阶层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设置了过多的官员职位。
在一个偏远的郡县,那里本来事务并不算繁多,但却有着大量的官员。百姓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官员来管理和指示,弄得他们苦不堪言。
一天,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书生路过此地。他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疲惫和无奈,心中十分好奇。经过询问,他得知了这里官员过多的情况。百姓们纷纷抱怨说:“我们这里简直就是十羊九牧,这么多官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和要求,我们都不知道该听谁的,整天忙于应付这些官员,根本没法好好种地和生活。”
李明深感这种情况的不合理,于是决定向朝廷上书,反映这个郡县的问题。他在奏折中引经据典,以历史上一些因为官员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国家混乱的事例来警醒朝廷。他写道:“昔日,某些朝代也曾出现类似十羊九牧的情况,导致百姓负担沉重,民不聊生,最终引发社会动荡。如今我们若不及时改变这种状况,恐怕也会重蹈覆辙。”
朝廷收到李明的奏折后,经过一番商议和调查,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开始着手对官员制度进行改革,削减了不必要的职位,让管理更加合理和高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郡县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百姓们不再被过多的官员困扰,能够专心于生产和生活。而李明也因为他的正直和勇敢而受到了百姓们的尊敬和赞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管理中,要避免出现十羊九牧的情况。过多的管理者往往会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民众负担加重。只有合理地设置机构和人员,才能让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十羊九牧-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