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犯正
成语拼音
- xié bù fàn zhèng
邪不犯正成语解释
- 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亦作邪不伐正”。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正义的力量面前,任何邪恶势力都无法得逞,因为邪不犯正,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某个时期,国家动荡,战乱频繁。有一个小城,因其地处要冲,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城中的百姓在这动荡的局势中,生活困苦,人心惶惶。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名叫李正的将领挺身而出,他决心守护这座小城,保护百姓的安宁。
李正为人正直勇敢,且极具军事才能。他迅速组织起城中的青壮年,训练他们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同时,他还积极筹备粮草,加固城墙,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
与此同时,城外有一股邪恶势力,为首的是一个名叫王邪的匪首。王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周边的许多城镇都遭受了他的蹂躏。他听闻这座小城防守严密,却不以为意,认为凭借自己强大的兵力,必定能够轻松攻克。
于是,王邪率领着他的匪军,气势汹汹地朝着小城而来。李正深知这将是一场恶战,但他毫不畏惧,亲自登上城墙指挥作战。
当王邪的匪军发起冲锋时,李正沉着应对,指挥士兵们用弓箭、投石机等武器给予敌人迎头痛击。匪军多次进攻,都被李正率领的守军顽强击退。
王邪见久攻不下,心中焦躁不安。他想出各种诡计,试图诱使李正出城决战,但李正识破了他的阴谋,坚守不出。
在这场持久战中,王邪的匪军士气逐渐低落,粮草也开始短缺。而城中的守军在李正的鼓舞下,士气高昂,众志成城。
最终,王邪不得不下令撤退。李正抓住这个机会,率领士兵出城追击,给匪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经此一役,小城得以保全,百姓们对李正感恩戴德。而王邪的邪恶势力也因此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再也不敢轻易来犯。
这个故事充分证明了“邪不犯正”的道理。正如《汉书·刘向传》中所说:“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第,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诚东宫之意,外家之福也。王氏永存,保其爵禄,刘氏长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孙无疆之计也。如不行此策,田氏复见于今,六卿必起于汉,为后嗣忧,昭昭甚明,不可不深图,不可不蚤虑。《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唯陛下深留圣思,审固几密,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居万安之实,用保宗庙,久承皇太后,天下幸甚。”只要正义的力量坚定、团结,邪恶的势力终究无法得逞。
邪不犯正-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