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犯正

成語拼音

xié bù fàn zhèng

邪不犯正成語解釋

指邪妖之法不能壓倒剛正之氣。亦作邪不伐正”。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正義的力量面前,任何邪惡勢力都無法得逞,因爲邪不犯正,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國家動盪,戰亂頻繁。有一個小城,因其地處要衝,成爲了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 城中的百姓在這動盪的局勢中,生活困苦,人心惶惶。然而,就在這時,一位名叫李正的將領挺身而出,他決心守護這座小城,保護百姓的安寧。 李正爲人正直勇敢,且極具軍事才能。他迅速組織起城中的青壯年,訓練他們成爲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同時,他還積極籌備糧草,加固城牆,做好了充分的防禦準備。 與此同時,城外有一股邪惡勢力,爲首的是一個名叫王邪的匪首。王邪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周邊的許多城鎮都遭受了他的蹂躪。他聽聞這座小城防守嚴密,卻不以爲意,認爲憑藉自己強大的兵力,必定能夠輕鬆攻克。 於是,王邪率領着他的匪軍,氣勢洶洶地朝着小城而來。李正深知這將是一場惡戰,但他毫不畏懼,親自登上城牆指揮作戰。 當王邪的匪軍發起衝鋒時,李正沉着應對,指揮士兵們用弓箭、投石機等武器給予敵人迎頭痛擊。匪軍多次進攻,都被李正率領的守軍頑強擊退。 王邪見久攻不下,心中焦躁不安。他想出各種詭計,試圖誘使李正出城決戰,但李正識破了他的陰謀,堅守不出。 在這場持久戰中,王邪的匪軍士氣逐漸低落,糧草也開始短缺。而城中的守軍在李正的鼓舞下,士氣高昂,衆志成城。 最終,王邪不得不下令撤退。李正抓住這個機會,率領士兵出城追擊,給匪軍造成了重大的傷亡。 經此一役,小城得以保全,百姓們對李正感恩戴德。而王邪的邪惡勢力也因此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再也不敢輕易來犯。 這個故事充分證明了“邪不犯正”的道理。正如《漢書·劉向傳》中所說:“夫明者起福於無形,銷患於未然。宜發明詔,吐德音,援近宗室,親而納信,黜遠外戚,毋授以政,皆罷令就第,以則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誠東宮之意,外家之福也。王氏永存,保其爵祿,劉氏長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內之姓,子子孫孫無疆之計也。如不行此策,田氏復見於今,六卿必起於漢,爲後嗣憂,昭昭甚明,不可不深圖,不可不蚤慮。《易》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唯陛下深留聖思,審固幾密,覽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居萬安之實,用保宗廟,久承皇太后,天下幸甚。”只要正義的力量堅定、團結,邪惡的勢力終究無法得逞。

邪不犯正-成語圖片

邪不犯正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