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粗气浮

成语拼音

xīn cū qì fú

心粗气浮成语解释

粗粗疏,轻率;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典故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开口便说‘大人,怎么连标下都不认得了?’”

成语典故

《儿时》一类文之,因近心粗气浮,颇不易为;一涉笔总不免含有芒刺,真是如何是好。(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

成语造句

他在处理这件重要事务时,由于缺乏耐心和细心,显得心粗气浮,结果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阳的年轻人。李阳家境还算殷实,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性格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 李阳聪明有余,但耐心不足。他总是急于求成,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学业上,他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对于经典书籍的研读不够深入,对于师长的教诲也未能虚心接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阳决定投身于商业。他看到丝绸贸易利润丰厚,便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在经营过程中,他却心粗气浮,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他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导致货物积压,资金周转困难。 他的合作伙伴多次劝他要沉稳应对,仔细谋划,但李阳却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都是过于谨慎的做法。在与其他商人的谈判中,李阳也常常因为急于达成交易而忽略了细节,让对方占了不少便宜。 有一次,李阳听闻外地有一批优质的丝绸货源,价格便宜。他未经仔细核实,便匆忙带着钱财前往采购。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这是一个骗局,他不仅损失了钱财,还耽误了不少时间。 面对如此困境,李阳的生意一落千丈。家人和朋友都为他感到惋惜,可他仍然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依旧心浮气躁。 回顾历史,许多成功的人物都具备沉稳、踏实的品质。就如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总是深思熟虑,精心谋划,从不心粗气浮。每一个决策都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权衡,这才成就了他的赫赫功绩。 而李阳,倘若能汲取历史的智慧,克服自己心粗气浮的毛病,沉稳应对,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只可惜,他始终未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最终在悔恨中度过了余生。这个故事也警示着后人,做事切不可心粗气浮,唯有沉稳踏实,方能成就大事。

心粗气浮-成语图片

心粗气浮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