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面目

成语拼音

běn lái miàn mù

本来面目成语解释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典故出处

唐·慧能《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成语典故

佛教禅宗六代世祖慧能从小听人念诵佛经,心中有所觉悟,就到黄梅县东禅寺投奔禅宗五世弘忍大师学习佛法,被秘密授与祖师衣钵,连夜逃到南方,遇到僧人慧明,要求讲佛法。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这是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成语造句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谈,他终于显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慧能的和尚。 慧能自幼聪慧,对佛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领悟。他四处游历,拜访名师,潜心钻研佛法真谛。 有一次,慧能来到了一座寺庙。这座寺庙里的主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但他却被一些表面的形式和规矩所束缚,渐渐迷失了佛法的本质。慧能看出了其中的问题,他试图引导主持找回佛法的本来面目。 慧能与主持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他引用诸多经典,阐述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他说:“佛法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仪式和规矩上,而应深入内心,去体悟那真正的智慧和慈悲。就如同那天空中的明月,无论乌云如何遮蔽,它的本来面目始终存在。” 主持开始时并不理解慧能的话,但随着交流的深入,他渐渐有所感悟。慧能接着说:“我们不能被外在的繁华和虚幻所迷惑,要如同剥去层层伪装,才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像那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保持着自身的纯净和美好。” 在慧能的耐心引导下,主持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和思考,主持终于摆脱了形式的束缚,找回了佛法的本来面目。 慧能的事迹渐渐传开,他的智慧和见解影响了许多人。人们纷纷来到他的身边,向他请教佛法的真谛。慧能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 时光流转,慧能的佛法思想越发深入人心。他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提醒着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和本来面目。而“本来面目”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开来,用来提醒人们保持真实的自我,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去追寻事物最本质的东西。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都曾在追寻本来面目的道路上探索前行。无论是在佛法的修行中,还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保持清醒的认知,看到事物的本质,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变化和诱惑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意义。

本来面目-成语图片

本来面目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