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有证

成语拼音

xìn ér yǒu zhèng

信而有证成语解释

真实而有根据。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这件事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经过多方调查,种种细节表明它是信而有证的,绝非空穴来风。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繁华城镇,有一位名叫李诚的商人。李诚以贩卖丝绸为生,他为人诚信,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有一次,李诚从远方购进了一批极为珍贵的丝绸。这批丝绸质地精良,色彩鲜艳,堪称上品。然而,就在他准备将这批丝绸出售时,市场上突然传出了一些不利于他的谣言。有人说他的丝绸是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这让许多原本有意购买的顾客都犹豫不决,李诚的生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境,李诚并没有慌乱。他深知,自己的丝绸品质上乘,绝无半点虚假。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李诚决定采取行动。他在店铺门口张贴告示,承诺凡是购买他的丝绸后发现有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无条件退货,并且赔偿双倍的价钱。但即便如此,顾客们仍心存疑虑。 这时,李诚想到了一个办法。他邀请了镇上几位德高望重、声誉卓著的长辈来他的店铺,亲自检验这批丝绸的品质。这些长辈们仔细查看了丝绸的纹理、色泽和手感,最终一致认定这批丝绸确实是上乘之品。李诚将长辈们的评价记录下来,并让他们签字画押,作为证明。 经过这番努力,李诚的店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那些曾经怀疑他的顾客,看到了有如此权威的证明,也纷纷放下心来购买他的丝绸。李诚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承诺,每一笔交易都做到信而有证,绝不欺骗顾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诚的诚信之名传遍了整个城镇乃至周边地区。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李诚这般信而有证的商人并不少见。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商鞅为了推行变法,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开始时,大家都不相信,觉得这事儿太简单,赏金不可能这么高。然而,当有一人真的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毫不犹豫地兑现了承诺。从此,商鞅的法令得到了民众的信任,秦国也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信而有证,是一种珍贵的品质,无论是在商业交易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成就一番事业。

信而有证-成语图片

信而有证

其他成语故事